|
|
自然出版集团日前更新了最新的自然指数。作为2014年新推出的一项科研评价指数,自然指数基于前一年各科研机构在《自然》系列、《科学》《细胞》等68种自然科学类期刊上发表的研究型论文数量进行计算和统计,对于评价科研机构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成果产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统计包括2018最新自然指数中,国内地高校TOP200和化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物理学四大学科中国内地高校排名情况,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表现抢眼。值得一提的是,在自然指数排名TOP200名单中,出现了不少地方重点高校,包括苏州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均表现出色。
专家认为,尽管论文发表数量和引用率不能完全代表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我国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注重内涵式发展,强化特色与个性化发展,突出优势学科的理念提升和机制建设。在“双一流”建设和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大背景下,只要地方院校找准特色和优势,也可以做成“精品店”。
理念咨询QQ、微信:2544906推进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2015年到2017年,广东专门安排5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高水平大学建设。宁夏计划从2017年到2020年,高等教育专项资金规模增加2亿元,其中1亿元用于集中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学科和重点专业;贵州则计划5年投入5亿元推进区域内“双一流”建设。
还有不少省份立足打造自己的高水平学科团队,安徽在省内打造高端教学科研团队,培养工程技术领军人才,海南积极引进高层次“候鸟型”人才及团队。
地方高校自身也在人才引进、跨学科研究方面进行有益探索。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几年前,冶金行业普遍亏损,科研经费锐减,再加上高层次人才短缺等影响,全校上下曾对发展方向有过迷茫和争论,经过反复论证,形成了“作为地方高校,只有发展特色学科、做强特色学科,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识,重点打造高水平实验室,将其建成国内乃至国际一流。温州医科大学集全校之力打造眼视光学的学科高地,并形成包括药学、检验医学等在内的优势学科群。
“地方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生力军,其发展需要地方政府的资源和资金支持,需要大量优秀人才的引进,更需要高校主动面向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地方需求与行业需求,推动自身发展。”北京科技大学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胡晓军认为。
未来:合理规划学科建设,告别“杂货店”形象
地方高校该如何实现内涵发展,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高书国认为,许多地方高校是“百年老校”,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不是场外啦啦队,不能妄自菲薄。
针对地方院校的人才引进,有学者认为,地方高校要以学科建设规划为核心,对于领军人才、杰出人才、卓越人才三个层次进行长远规划和科学培养。应着眼于国际人才库,引进处于“朝阳期”的学术大师,引进国际优秀博士毕业生和青年教师作为“潜力股”。
“地方院校不能简单地复制清华、北大这些高校的办学经验,而应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出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建议。
“要全方位提升地方高等院校的办学理念、办学行为和办学品质,努力转变地方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宽而杂的‘杂货店’和‘大排档’形象,努力在地方高等院校办出‘精品店’和‘专卖店’,办出有世界水平的高品质‘百年老店’。” 高书国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