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华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古代史教研室研究生导师何方耀介绍如下咨询QQ、微信:2544906功垂范〉关系考辨》,《华学》第七辑253-267页,2004年12月出版。
26)何方耀:《解行相应传心法——蔡鸿生〈仰望陈寅恪〉读后》,《学术研究》2004年第7期。
27)何方耀:《宗教群体关系及其协调原则》,《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28)何方耀:《西来初地说华林》,中国禅学研究系列丛书《达摩禅学研究》,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
29)何方耀:《晋唐南海道佛僧与商人关系试析》,载《华夏文明与西方世界》,[香港]博士苑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
30)何方耀:《光孝寺——岭南第一古刹》,《中华儿女》(海外版)2002年4期。
31)何方耀胡巧利:《岭南古代民间信仰初探》,《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32)何方耀:《二十一世纪中国佛教发展琐谈》,《中华儿女》(海外版)2002年第2期。
33)何方耀:《广东佛教发展的现状、特点和问题》,《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34)何方耀胡巧利:《关于广州时期佛教史的几个问题》,《岭南文史》2001年第3期。
35)何方耀:《关于培养宗教职业后备人才与宗教统战工作的关系问题》,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年增刊。
36)何方耀:《文化认同: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南方日报》1997年7月30日理论版(评为1997年“九七论坛”征文优秀论文奖)。
37)何方耀:《中国宗教活动特点之我见》,《岭南文史》1997年第2期。
38)何方耀:《论宗教统战工作的特点》,《粤海同心》,1997年第2期。
39)何方耀:《文化认同:联系香港和祖国大陆的精神纽带》,《广东社会科学》,1997年增刊。
40)何方耀:《从〈六祖坛经〉看中华文化的融汇力》,《广东社会科学》,1996年增刊。
41)何方耀:《宗教对民族文化素质的影响》,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5年出版,被《哲学动态》和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哲学宗
教》转载。
42)何方耀:《统一,民族的基调》,《南方日报》,1994年3月5日第十版。
43)何方耀:《从气功的特点看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特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香港汉荣书局,1993年出版。
44)何方耀:《新时期广东宗教和宗教统战工作的特点》,《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
45)何方耀:《魏晋南北朝佛教史藉述评》,《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报》,1990年第1期。
何方耀:《中西早期史学史学比较》,《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1989年第专集。
科研项目
主持2013年度《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重点课题《“广州通海夷道”与岭南佛教的传播发展》(项目批准号:2013GZZ03)。
主持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委托、广东省社科联授权项目《儒释道三教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2011年12月立项,经费3万)。
主持广东省佛教协会和光孝寺委托项目《光孝寺志》及《光孝寺志资料汇编》(2009年10月立项,经费20万)。
主持广东省财政厅、教育厅、人事厅联合下达的高等学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项目(粤财教[2009]109号):《广东省佛教组织管理现状及未来走向研究》(2009年9月立项,经费5万)。
主持的国家级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寺院管理的现状与走向研究——以广东省为例》08BZJ017)(2008年9月立项,经费8万)。
主持校长基金(华农大引进人才科研项目):《广东佛教史》(2006年立项,经费10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