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研究生导师王立业介绍如下咨询QQ、微信:2544906时代》。国际会议文集《俄罗斯文学:传统与当代》。2012年。
7、《屠格涅夫风景描写诗学》(俄文)。中国台湾:《俄语学报》。2011年6月期。
8、《卡尔梅克的民族文学记忆:被迫迁徙的历史悲剧》。中国台湾:《文化越界》。2011年6月期;
9、《人性的爱与悲》。《俄罗斯文艺》。2011年第4期;
10、《勃洛克诗歌《陌生女郎》思想艺术探析》(哲社版)。《内蒙古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11、《“宽恕日”里无宽恕 假面撕去又何从?》。文学论丛《俄罗斯文学与文化研究》第一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12、《梅列日科夫斯基文学批评中的屠格涅夫》。《外国文学》。2009年第4期;
13、《裹在“外套”里的“死魂灵”》.《国外文学》。2009年第3期;
14、《巴金:中国屠格涅夫研究的先行》。2008年第3期;
15、《刍议霍达谢维奇的诗思与诗艺》。《世界文学》。2007年第4期;
16、《屠格涅夫心理描写的语言分析》。国际会议文集《20世纪世界文化语境下的俄罗斯文学》。2007年。
17、《屠格涅夫的宗教解读》。《俄罗斯文艺》。2006年第3期;
18、《:俄罗斯文学的清晨》。《国外文学》。2006年2期;
19、《霍达谢维奇抒情诗伦理美学因素探源》。《国外文学》。2003年第4期;
20、《少年识尽愁滋味——读俄罗斯“初恋”小说》。《俄罗斯文艺》。2003年第2期;
21、《“两山也有碰头的时候”——屠格涅夫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心理分析》。《内蒙古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3期;
22、《屠格涅夫感官语汇的心理评价功能》。《外语学刊》。2003年第3期;
23、《“白银”诗人读屠格涅夫》。《俄罗斯文艺》2002年第2期;
24、《屠格涅夫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理分析比较》。《国外文学》。2001年第3期;
25、《今日俄国屠格涅夫研究概观》。《国外文学》。北京大学。1998年第2期;
26、《妙笔点处尽华章——霍达谢维奇和他的文学创作》。《俄罗斯文艺》。北京。1998年第2期;
27、《高尔基论霍达谢维奇》(署名恽律)。《俄罗斯文艺》1998年第2期;
28.《是是非非说——从维亚泽姆斯基关于屠格涅小说〈春潮〉的一封信说开去》。北京大学学报(外国语言文学专刊)。1998年11期。
专著:
《屠格涅夫小说心理描写特色》。莫斯科大学《对话》出版社。1997年。
译著:
《天才的陨落:莱蒙托夫传》。新星出版社。2016年。
《拉斯普京访谈录——这灾难绵绵的20年》(第一译者)。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年。
《我的中尉》(第一译者)。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
编著:
《俄罗斯文学:传统与当代》(署名恽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洛特曼学术思想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教材:
主笔:
《俄罗斯文学名著赏析》(小说篇)。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俄罗斯文学名著赏析》(诗歌戏剧篇)。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参与编写:
《20世纪欧美文学史》。李明滨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20世纪俄罗斯文学》。李毓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参与翻译:
《世界文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年。
《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敦煌文艺出版社。2006年。
参与辞书编写:
《莱蒙托夫研究百科词典》。莫斯科。2014年。
《中国石油科技大辞典》。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