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本信息姓名: 边银丙 出生年月: 1963.11性别: 男 硕/博导: 博导民族: 汉 开设课程:职称: 教授 研究方向: 微生物学应用真菌方向学位: 理学博士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027-87284396电子邮件:bianyinbing@mail.hzau.edu.cn
个人简介边银丙,男,1963年11月出生,湖北省仙桃市人。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硕士毕业,1997年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专业博士毕业,理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中国菌物学会常务理事,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中心病虫害防治与质量安全研究室主任兼岗位科学家,湖北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所所长,湖北省食用菌协会理事长,农业部微生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主任。《菌物学报》、《菌物研究》、《食用菌学报》编委,农业部食(药)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食用菌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大型食用菌分子生物学、遗传育种和食用菌病害的研究工作。招生方向:食用菌遗传与生物技术,食用菌育种,食用菌病害
科研项目1.国家现代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病虫害防治与质量安全”岗位科学家专项;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F1代随机交配群体的香菇分子功能图谱构建和QTL定位”(31000929)3.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子课题“华中地区食用菌菌种质量评价与菌种信息系统研究和建立”4“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食用菌新品种选育与新技术研究”5.“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茯苓菌种标准化技术与栽培连作障碍综合治理技术研究”6.农业部948项目子课题“出口型香菇和平菇优良品种选育”;7. 湖北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8.湖北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湖北省主栽食用菌优良菌株筛选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9.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控制与监测技术研究”;10.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食用菌种质资源创新及其应用”11.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香菇轻简化优质高效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
发明专利及获奖情况专利或成果名称 鉴定部门 专利或成果水平一种生产虫草素的方法及高产蛹虫草菌株BYB-08的选育与应用 国家专利局 国家发明专利壳聚糖涂膜保鲜白灵菇的技术 国家专利局 国家发明专利湖北省主栽食用菌优良菌株筛选及高产栽培技术其高产栽培技术(第一完成人) 湖北省科技厅 国际先进蛹虫草优良菌株选育及其产品开发的研究(第一完成人) 湖北省科技厅 国内领先灵芝复合茶系列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湖北省科技厅 国内领先
发表的论文及著作序号 论文名称 发表刊物、时间、起止页码 排 名1 Differentiation of homokaryons and heterokaryons of Agaricus bisporus with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markersMicrobiol Res, 2011, 166: 226-236 通讯作者
2 Development of IRAP-SCAR marker for strain identification in Lentinula edodes World J Microbiol Biotechonol, 2011, 27: 1731-1734 通讯作者3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diversity of 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by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omatic incompatibility and TRAP fingerprinting.
World J Microbiol Biotechonol, 2011, 27: 2081-2093 通讯作者4 Using SSR markers to evaluate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Lentinula edodes’ natural germplasm in China World J Microbiol Biotechonol, 2010, 26: 527-536 通讯作者5 Applying target region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 markers for analyzing genetic diversity of Lentinula edodes in China. J Basic Microbiol, 2010, 50: 475-483 通讯作者6 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Chinese Auricularia auricula cultivars using combined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ISSR) and 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 (SRAP) markers Curr Microbiol, 2010, 61: 132-140 通讯作者7 ISSR as New Markers for Identification of Homokaryotic Protoclones of Agaricus bisporus Curr Microbiol, 2010,60:92–98 通讯作者8 Efficiency of RAPD and ISSR Markers in Differentiation of Homo- and Heterokaryotic Protoclones of Agaricus bisporus J Microbiol. Biotechnol. 2010, 20(4): 683-692 通讯作者
9 Screening of homokaryotic protoclones of Agaricus bisporus by colony characters and ISSR marhers Bangladesh J. Bot. 2010,39(1):111-114 通讯作者10 Development of species-specific primers for identifying 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using intergenic spacer 1(IGS1) sequences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通讯作者11 Effect of 60Co γ-irradiation on postharvest quality and selected enzyme activities of Pleurotus nebrodensis. 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 42(1): 157-161 通讯作者
12 湖北茯苓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中国现代中药2011,11:28-31 第三13 以固态发酵制备蛹虫草燕麦粉的研究 食品与发酵科技,2011,47(3):55-59 第二14 平菇褐斑病和软腐病发生规律初步调查 中国食用菌,2011,30(4): 66-68 通讯作者15 农产品及其加工品中生物胺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上海农业学报,2011,27(3):135-139 第二16 CO1在侧耳属物种快速鉴定中的应用 菌物学报2011, 30(4): 663-668 第五17 木耳杂交菌株对绿色木霉菌的抗性测定 菌物研究,2011,9(3):168-171 通讯作者18 食用菌QTL定位研究进展 园艺学报2011,38(9):1800-1806 第四19 湖北省双孢蘑菇子实体中重金属铅镉含量及来源分析 菌物学报2011, 30(4): 624-629 通讯作者20 双孢蘑菇菌株As2796的提纯复壮 食用菌学报,2010, 17( 3) : 20~ 24 通讯作者21 香菇单孢杂交子代群体灰色关联度和ISSR分析 菌物学报,2010, 29(2): 267-27 通讯作者2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筛选香菇优良杂交子 食用菌学报,2010. 17( 1) : 26~ 31 第六23 灰色关联度法在杏鲍菇优良杂交菌株筛选中的应用 食用菌学报,2010. 17( 2) : 22~ 25 第三24 双孢蘑菇子实体采后褐变及相关生化变化研究 中国食用菌,2010,29(3): 48~51 第四25 大型真菌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研究进展 菌物学报,2010, 29(5): 629-635 通讯作者26 中国木耳栽培种质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菌物学报,2010, 29(5): 644-652 通讯作者27 香菇SSR-PCR技术体系的优化及其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初步应用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20-24通讯作者28 香菇反转录转座子间扩增多态性(IRAP)PCR反应体系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7):47-51 通讯作者29 数据库搜索及ISSR-抑制PCR法开发香菇微卫星标记 菌物学报2009,28(4):548-552 通讯作者30 3 种壳聚糖衍生物涂膜保鲜双孢蘑菇的研究 中国食用菌,2009,28(4): 54~57 第四31 采收期对双孢蘑菇采后耐贮性品质影响研究 中国食用菌,2009, 28(5):46~49 第四32 双孢蘑菇液体菌种发酵工艺研究 食用菌,2009(5):12-13 第三33 中国黑木耳主要栽培菌株ISSR指纹分析及SCAR标记 菌物学报,2008,(02):243-251通讯作者34 食用菌病毒病害研究进展 食用菌学报,2008,15(3):80~84 通讯作者35 基于ITS序列对3个侧耳菌种的分子鉴定 湖北农业科学,2008,47(12):1390-1393 第三36 人工栽培食用菌主要害虫的无害化防治技术 中国食用菌,2008,27(4):42~44 通讯作者37 香菇40个菌株的品比试验 中国食用菌.2008,27(5):25~27,47 通讯作者38 草腐食用菌病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对策初探 食用菌,2008,6:55~56 通讯作者39 DNA分子标记在侧耳属真菌研究中的应用 浙江食用菌, 2008,16(2):11~4 通讯作者40 我国香菇栽培种质资源与种质资源信息库建设 浙江食用菌.2008,16(1):12~15 第一41 基于nLSU rDNA序列分析探讨侧耳属系统发育关系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8,9(3) :328-334 第四
参编出版著作与教材著作名称 类别 时间 执笔字数中国食药用菌栽培学(黄年来主编) 专著 2011年 约10万字中国菇业大典(罗信昌主编) 专著 2010年 约4万字微生物学(赵斌等主编) 教材 2011年 约7.5万字特种作物栽培学(胡立勇主编) 教材 2009年 约2.8万字中国食用菌产业科学与发展(张金霞主编) 专著 2009年 约2万字go why men cheat why wives cheat on husband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