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基本情况
丁俊萍(1955-) 女, 汉族,生于安徽省濉溪县,长于安徽省芜湖市。中共党员,法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共党史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共武汉大学党委委员,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学术丛书编委会委员、政党研究所所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等。
(一)学历学位 1962年9月-1974年1月 安徽省芜湖市冰冻街小学、北京路学校、东方红中学(第一中学)、第三中学 1978年9月-1982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中共党史专业本科生,1982年7月获法学学士学位 1984年9月-1986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1988年7月获法学硕士学位。 1995年9月-1998年6月, 北京师范大学法律与政治研究所中共党史专业博士研究生,19年6月获法学博士学位。 2003年9月-2003年10月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访问学者。 2008年3月- 2008年4月 中共中央党校、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
(二)工作经历 1974年3月至1978年8月,安徽生产建设兵团第16团(1975年改为安徽省国营十字铺农场),历任班长、副排长、连队团支部书记、管理区团总支委员、农场党委委员、副场长等职。 1982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配到武汉大学任教,先后被聘为助教(1982)、讲师(1988),副教授(1991)、教授(1996),被遴选为硕士生导师(1992)、博士生导师(1999)。先后兼任马列主义理论基础课部和学校机关直属单位教工团支部书记(1982-1984),政治教育系党史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兼教研室副主任(1988-1992),政治与行政学院副院长(1992-1996),法学院政治理论课部主任(1999-2000)、政治与行政学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党委书记(2001—2003),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2003-2007)等。曾当选为中共武汉大学第六、七届党委委员(1995-);中共湖北省第六、七次党代会代表(1993-2002);武汉市武昌区第十二届人大代表(2002-2006)。
(三)主要学术兼职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理事,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党外知识分子统战理论研究基地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高校教学与研究理事会副会长;湖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政协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统战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党建研究会理事;湖北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四川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三峡大学、贵州省民族学院、湖北省委党校等单位兼职教授,山东大学马列主义理论教学部学术委员会特聘委员,北京师范大学高校党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州军区政治部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兼职教授;河南省刘少奇党建经济思想研究会兼职研究员,湖北省纪委、监察厅党风廉政建设特约研究员等。
(四)学术专长咨询QQ、微信:2544906合作。
127. 中国共产党在创建服务型政府中的作用,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5期,第二作者,与李华合作。
128.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疑难问题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29. 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为什么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疑难问题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30. 我国在过渡时期为什么要实行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疑难问题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31. 我国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疑难问题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一作者,与本人所带研究生易新涛合作。
132. 如何认识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一些失误和偏差? 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疑难问题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一作者,与本人所带研究生赵光元合作。
133.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对当代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疑难问题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3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集200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一作者,与本人所带研究生亓胜林合作。
135. 新时期党的历次重要会议回顾,武汉宣传第13期,第一作者,与本人所带研究生亓胜林合作。
136. 我国政党制度的和谐特征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学术论坛》2007年第12期,第一作者,与本人所带研究生赵光元合作。
137. 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之断想,《党史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6期。
138. 现代化视角下的中国共产党政党功能调试,《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39. 论抗战初期王明与毛泽东的合作与分歧,《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9期摘登。与郭国祥合作,第二作者。
140. 基层党建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和实践经验的总结,《理论学刊》2008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政治》全文转载。
141. 湖北党史人物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14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2008年第3期,与本人所带研究生亓胜林合作,第一作者。
143. 学院如何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第3期。第一作者,与佘双好合作,本人为执笔人。9000字。
144. 党的十七大对党建理论的新发展,《政策》2008年第3期。
145. 关于在“概论”教学中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几点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CSSCI)2008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第7期全文转载。
146. 党建新格局下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理论学刊》第8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政治》11期全文转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顾海良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收入。入选湖北省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与本人所带研究生亓胜林合作,第一作者。
147. 中共八大前后刘少奇发展生产力思想探析,《毛泽东思想研究》2008年第8期。 148. 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多党合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149.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若干特点,《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10000字。入选教育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座谈会,收入教育部社科司主编《理论之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150.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机构的发展变化及其经验,《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6期,与本人所带研究生廖义军合作,第一作者。
151. 论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收入《十月革命与东方社会主义——纪念十月革命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同时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十月革命与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研究文集》(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与本人所带研究生徐信华合作,第一作者。
152. 关于中共党史学学科建设的思考,《中共党史研究》2008年第3期。与宋俭合作,第二作者。
153. 关于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的几点思考,《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2期,4000字。 (二)学术著作 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论著导读》,合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湖北大事记述》,参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党风党纪教育学》,合著,中国检察出版社1992年版。
4、《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史》,三人合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毛泽东国家学说》,合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6、《海峡两岸关系四十年》,合著,武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7、《毛泽东建党科学体系发展史》,合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
8、《中国共产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研究》(武汉大学学术丛书),独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毛泽东人民民主国家思想的历史发展》,合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与时俱进的理论新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读》,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读》,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验论》,合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3、《社会新阶层与统一战线》,主编、合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
14、《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三)论文集
1、《澄清理论是非》,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政治》,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国际论坛论文集》,执行主编,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4、《知识分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主编,华文出版社2006年版。。
5、《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7、《新的社会阶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主编,300千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四)教材
1、《党的建设学概论》,合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中国革命史自学考试大纲》(国家教委组编),参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中国革命史》(全国自学考试统编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4、《中国革命史自学指导书》(本科本),参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中国革命史新编》,副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6、《中国革命史》(本科自学指导书),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7、《中国革命史试题解答与分析》,参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毛泽东思想概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编教材),参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毛泽东思想概论》,湖北省统编教材(本科本),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毛泽东思想概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教材),参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11、《邓小平理论概论》(本科本),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毛泽东思想概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同步辅导),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毛泽东思想概论》,湖北省统编教材(高职高专本),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通用习题集》,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6、《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重点难点解析》,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17、《高等学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程》,参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
18、《毛泽东思想概论》,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9、《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概论》,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0、《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1、《中国近代史纲要》,参编,湖北人民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疑难问题解析》,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师参考书》,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5、《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参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6、《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008年版),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疑难问题解析》(第二辑),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8、《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习指南》,主编,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难点解析》,参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06年版的重印增补版),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练习与解答》,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五)承担科研项目
1. 国家社科研究青年基金七五项目“论共产党领导、执政地位与方式”,主持人,1990。
2. 国家社科基金“八五”重点项目“毛泽东建党科学体系的创立与发展”,本人排名第二,1991。
3.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研究,武汉大学教学研究项目,主持人,2000。
4. 毛泽东思想概论教材体系研究, 湖北省教育厅十五规划项目,主持人,2001。
5. 三个代表的思想源流和理论创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点基金项目,主持人,2001。
6.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生活状况调研,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项目,本人排名二,2002。
7. 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党的领导制度创新,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主持人,2002。
8. 高校“两课”教育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教育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专项经费,主持人,2000。
9.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研究,教育部重大攻关招标项目,2004,本人排名第二。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子课题;主要成员,2004,
11. 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体系及机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重大课题,首席专家,2004年;
12. 社会新阶层与统一战线,湖北省统战部课题,2004。 13.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湖北省委统战部课题,2004。
14.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项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主要成员。
15. 中央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项目——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主要成员,2005。
16. 知识分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央统战部委托项目,2005。
17. 自由择业知识分子与统一战线,中央统战部委托项目,2005。
18. 民办高校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研究,湖北省委统战部招标项目,2006年
19. 新阶层知识分子与统一战线,中央统战部委托项目,30000万元,主持人
2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精彩一门课示范片,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007.。
21. 中国共产党执政风险及其对策,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排名第二,2007.
22.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统一战线理论的的丰富和发展,中央统战部委托项目,主持人,2008。
2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研究,教育部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研究课题,主持人, 2008。
24. 自由职业者群体研究,中央统战部课题,2万元,主持人,2008。
25. 拓展党员参加党内事务渠道研究,主持人,湖北省委组织部项目,2008。
2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教育部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研究重大课题,成员。
(六)调查报告类
1、关于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具体途径,提交中纪委,2001年。
2、关于湖北地区高校“两课”教育教学实效性调研报告,提交教育部,2002年。
3、关于美国公民教育的考察报告,提交教育部,2002年。
4、关于高校公共理论课教育教学若干问题的调研报告,提交教育部,2004年。
5、关于社会新阶层中自由择业人员的现状、特征和发展趋势,提交中央统战部2005年。
6、民办高校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提交中央和省委统战部,2006年。
7、社会新阶层与统一战线,提交中央和省委统战部,2007年。
8、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统一战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研究报告,提交中央统战部,2008年。
9、关于拓展党员参与党内事务渠道研究报告,提交省委组织部,2008年。
四、获奖情况
(一)教学成果奖:
1、中国革命史课程,武汉大学一类课,1991年,排名第三。
2、中国革命史课程,武汉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992年,排名第三。
3、中国革命史课程,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3年,排名第三。
4、中国革命史课程获武汉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5年,排名第三。
5、中国革命史课程被评为湖北省优质课程。1997年,排名第二。
6、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概论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研究 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排名第二;
8、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5年,排名第一。
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国家级精品课程,2008,排名第二。
(二)教材奖:
1、《党的建设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武汉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1991
2、《毛泽东思想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获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协会优秀图书奖,2001。
3、《毛泽东思想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获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协会优秀图书奖,2004。
4、《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概论》,获湖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5.
(三)科研成果奖:
1.《毛泽东国家学说》获湖北省社科联第五届优秀科研成果奖,1995。
2.《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史》获武汉大学第七届科研成果奖、湖北省社科联第五届优秀科研成果奖,1995年。
3、《从工农共和国到民主共和国思想的转变》被中共湖北省委党史委员会、省党史学会和党史人物研究会评为优秀论文,1995年。
4、《海峡两岸关系史》获1997年武汉大学第八届科研成果一等奖、1997年湖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会科研成果一等奖。
5、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刍议》获武汉大学第八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997)。
6、《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实现向经济建设转移的理论思考》,获湖北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论文类三等奖,2001。
7、《毛泽东建党科学体系发展史》(合著),获湖北省第三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2001。
8、《中国共产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与实践的历史特点》,获中国中共党史学会1991――2000优秀党史研究论文二等奖,2001。
9、《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具体途径》被湖北省纪委、监察厅授予优秀调研报告特别奖,2001。
10、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政治与经济关系的探讨(论文)湖北省委宣传部理论研讨会二等奖,2001。
11、代表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思想探析(论文),湖北省委组织部、湖北省党建学会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
12、《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思想初探》获湖北省党建理论研究会、省委组织部纪念建党80周年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14.《中国共产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思想研究》,获武汉大学第八届人文社科成果一等奖(2002)、湖北省首届政府图书奖(2003年)、中国高校第三届人文社科成果一等奖(2003)、第八届全国优秀党建读物奖(2003)。
15、《建国后党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问题的思考》(系列论文),获湖北省第三届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2003;
16.《湖北地区高校“两课”教育实效性调研报告》被教育部社政司评为优秀调研报告,2003;
17、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的历史考察及其启示 湖北省纪委、监察部研讨会特等奖,2004。
1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建理论的创新(论文),湖北省委宣传部优秀论文三等奖,2004 19、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论文),全国十六省区执政能力建设优秀论文三等奖,2005。 20、协商性政治的历史逻辑——政治文明视野下的政治协商制度(论文,本人所带学生为第一作者),获湖北省第三届(2002—2004)人文社科成果三等奖,2006。
21、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与党的执政基础的拓展,与宋俭合作,获武汉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2、《抗战初期毛泽东与王明的合作与分歧》,被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评为创刊二十年“十佳优秀论文”,2008,与郭国祥合作。
(四)其它荣誉奖
1、校级荣誉奖武汉大学首届优秀青年教师(1989)武汉大学优秀共产党员(1987、1990、2001)武汉大学女能人(1991)武汉大学优秀党员干部(1994)武汉大学教学名师(2006)武汉大学首届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2008
2、湖北省荣誉奖湖北省百名优秀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者(1990)湖北省三八红旗手(1991)湖北省优秀女职工(1992)湖北省优秀教师(1993)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7)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入选人员(2002)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3);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05、2007)
3、全国性荣誉奖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一等奖(1994)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1998)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0)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指导教师(2008)
五、对外交流情况
(一)境外交流情况 2002年9月,参加在台湾东华大学举办的“两岸青年学者论坛“,主持一个阶段的会议,发表题为《经济全球化对地方治理的影响》的演讲。 2003年9-10月,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作访问学者,发表《中国大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演讲; 2004年1月,参加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中国现况”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5年4月,访问香港城市大学、浸会大学。
(二)国际交流情况 2002年11月,随教育部团组赴美国公民教育中心等单位考察公民意识教育。 2004年9月,参加俄罗斯阿斯特拉罕大学 “俄罗斯与东方”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邓小平理论对当代中国的影响》。顺访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俄罗斯国家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并与该所多名专家举行学术座谈。 2004年11月,参加日本社会主义学会举办的纪念列宁逝世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明治大学、大阪产业大学发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其意义》学术演讲。 2005年4月,访问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肯尼迪政府学院、燕京学社,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研究中心。 2005年7月,对韩国淑明女子大学、汉阳大学进行工作访问。 2006年5月,以观察员身份出席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的第十五届国际共产主义者研讨会;顺访法国、荷兰及北欧国家。 2007年8月,考察澳大利亚、新西兰。 (最后更新日期,2009/01/15)
| 姓名 | 丁俊萍 | 出生年月 | 1955-06-22 | | 性别 | 女 | 政治面貌 | 中共党员 | | 所属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所属系 | 马院毛泽东思想概论教研室 | 最后学位 | 博士 | | 最后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职称 | 教授 | | 一级学科 | 马克思主义 | | 二级学科 | 毛泽东思想研究 | | 研究方向 | 党史党建 | | EMAIL | jpding@whu.edu.cn | 个人网址 | | | 学术兼职 | 全国刘少奇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武汉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副会长 武大刘少奇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