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重点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考研面试增加印象分,实用新型专利包过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并不难,代写全部材料,轻松申请!包过加急版发明专利申请,保研、考研面试加分利器!
查看: 971|回复: 0

导师信息#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导师介绍#陈文新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2 10: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明专利申请,代写全部材料。
陈文新,男,1957年8月生,湖北公安人。文学硕士,哲学博士。1977年考入武汉大学,本科毕业即留校任教。1991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5年破格晋升教授。现为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明清文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珞珈杰出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历代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主编、《中国学术档案大系》主编、湖北省地方志副总纂、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儒林外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理事等。所主编18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是一部系统完整、涵盖古今的编年史,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2008年)和湖北省第六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9年),入选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十年建设标志性成果(2000-2010年)、“新中国六十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就展”(1949-2009)、“党的十六大以来出版业发展成就”代表性成果(2002-2012)、《中国文学史经典精读》(2014年)和《中国文学史学术档案》(2015年)。与韩国中国小说学会会长闵宽东教授合著《韩国所见中国古代小说史料》、《韩国所藏中国文言小说版本目录》、《韩国所藏中国通俗小说版本目录》。个人学术专著主要有《传统小说与小说传统》、《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中国小说的谱系与文体形态》、《明代诗学的逻辑进程与主要理论问题》、《明代文学与明代的科举文化生态》、《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集部视野下的辞章谱系与诗学形态》。发表论文200余篇。多次赴海外讲学或参加学术会议。
主要学术著作咨询QQ、微信:2544906明之际文学的主导风格》,《中州学刊》1989年第6期。9.《论唐人传奇的文体规范》,《中州学刊》1990年第4期,《新华文摘》1990年第12期要目栏收目。10.《论唐人传奇之‘奇’》,《江汉论坛》1990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1年第3期全文收入,《新华文摘》199,1年第3期要目栏收目。11.《历史演义审美规范的确立》,合作,《江汉论坛》199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1年第4期全文收入.。12.《情调咨询QQ、微信:2544906稹<莺莺传>辨》,《江海学刊》1993年第4期。26.《论清代传奇体小说发展的历史机遇》,《社会科学研究》1994年第1期。27.《扬黛抑钗倾向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红楼梦学刊》1994年第1期,《名家图说薛宝钗》一书全文选入(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28.《论传奇体小说的两种类型及其演变》,《青海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29.《“世说”体审美规范的确立》,《学术论坛》1994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10期全文收入.。30.《唐人传奇中豪侠形象的演变》,《古典文学知识》1995年2期。31.《严监生与两根灯草》,《古典文学知识》1995年6期32.《论传奇体与笔记体的品格差异》,《学术研究》199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6期全文收入.。33.《论轶事小说之“轶”》,《贵州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7期全文收入.。34.《蒲松龄的自我确认与人生感慨》,《明清小说研究》199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6年第4期全文收入.。35.《论<三国演义>文体之集大成》,《武汉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12期全文收入.。36.《唐人传奇中豪侠形象的演变》,《古典文学知识》1995年第2期。37.《论志怪三体》,《学术论坛》199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6年第4期全文收入.。38.《礼乐合一与钗黛并重》,《人文论丛》1998年卷。39.《颠覆传统-----<儒林外史>的解构主义特征》,第一作者,《武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8年第7期全文收入.。40.《论贾宝玉的悲剧诗人品格》,第一作者,《红楼梦学刊》1998年第2期。41.《论<儒林外史>的写意特征》,第一作者,《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2期。42.《<儒林外史>与传统人文精神》,第一作者,《江汉论坛》1998年第9期。收入李汉秋主编《<儒林外史>研究新世纪》一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版。43.《<儒林外史>的抒情精神》,第一作者,《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第6期。44.《<儒林外史>的时间操作》,第一作者,《贵州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45.《解构与重组----再论<儒林外史>对传统的颠覆》,第一作者,《武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46.《论<聊斋志异>的抒情精神》,《蒲松龄研究》创刊三十期纪念专号,1998年第4期。47.《<镜花缘>-------中国第一部长篇博物体小说》,《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2期。48.《吴敬梓的隐逸理想与<儒林外史>的笔墨情趣》,第一作者,《贵州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49.《论诗文体性之异----明代诗学的一项重要建树》,《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11期全文收入,《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4期摘要转载.《新华文摘》2000年第8期要目栏收目。50.《公安派诗学的重新考察》,《社会科学研究》2000年第4期。51.《<阅微草堂笔记>解构阅读三例》,《明清小说研究》2000年第3期。52.《论穆宗初至懿宗末的唐人传奇》,《齐鲁学刊》2000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2期全文收入。53.《明代诗学三论》,《文学评论丛刊》第3卷第2期,2000年10月。54.《明代诗学对“诗史”概念的辨证》,《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第6期。55.《明代诗学论时代风格与作家风格》,《孝感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6期摘要转载。56.《<金瓶梅>与<七发>》,《人文论丛》2000年卷。57.《论对刘基的理解与误解》,《贵州文史丛刊》2000年第5期。58.《论<琵琶记>的悲剧品格》,《戏曲艺术》2001年第3期。59.《元白长篇叙事诗的类型特征及其流派意义》,《贵州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元白学术档案》(陈才智主编)收入此文。60.《近百年来唐前志怪小说综合研究述评》,《学术论坛》200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7期全文收入。61.《“戏说”现象浅析》,《人民日报》2001年5月13日第4版。62.《论<水浒传>阐释中的两种路数》,《文学评论》2001年青年学者专号。63.《明末清初三篇描写口技的作品》,《蒲松龄研究》2001年2期。64.《一部富有特色的力作》,第一作者,《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3期。65.《东施效颦咨询QQ、微信:2544906〈文明小史〉解读》,《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8期全文转载。90.《谁解其中味—论红学三派》,《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91.《关于明清章回小说流派划分的思考》,第一作者,《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3期。92.《李贺诗风与唐人小说中的鬼诗》,《唐代文学研究》第九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93.《忧患意识的时代意义》,《人民日报》2003年2月27日理论版。94.《中国古代四大诗学流别的纵向考察》,《文学评论》2003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8期摘要转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8期全文转载。95.《六朝轶事小说综合研究述评》,《齐鲁学刊》2003年第1期。96.《〈西游记〉与神魔小说审美规范的确立》,《东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97.《论明清小说的体性特征》,韩国《中国小说研究会报》第55号,2003年9月。98.《论〈水浒传〉与英侠传奇的三种类型》,《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第4期。99.《论〈隋唐演义〉的基本品格及其小说史意义》,《武汉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11期收目。100.《加强中国文言小说的辨体研究—我写〈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的一点体会》,《蒲松龄研究》2003年第3期。收入《传统小说与小说传统》。101.《〈红楼梦〉对人情小说传统的扬弃与超越》,《红楼梦学刊》2003年第3期。102.《人情小说审美范式的确立》,《学术研究》2003年第5期。103.《前后七子的诗学祈向》,《文学前沿》第7辑,学苑出版社2003年5月版。104.《论时代精神与流派风格》,《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105.《〈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两种类型》,《三国演义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和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10月版。106.《〈红楼梦〉与〈西厢记〉》,《中华艺术论丛》第1辑,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10月版。107.《<西游记>与神魔小说风格类型之探析》,《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1期。108.《论常州词派的词统建构》,《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第2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109.《<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名士阶层》,《红楼梦学刊》2004年2期,全文收入《珞珈讲坛》第1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110.《反弹琵琶----六篇古代作品的重读》,《名作欣赏》2004年2期。111.《论乾嘉年间的文章正宗之争》,《文艺研究》2004年第4期。112.《论流派研究的三个层面》,《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7期全文转载。113.《宋明诗学的流变与王夫之诗学的理论品格》,《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8期全文转载。114.《论明代传奇小说的三种主要类型及其文化品格》,第一作者,《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8期。115.《从身份意识看明代台阁派的特征》,《文学评论丛刊》第7卷第1期,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116.《<浣纱记>历史图景的矛盾性与作者心态》,《中华艺术论丛》第3辑,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7月版。117.《数字化时代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韩国《第二届中国语文学研究会国际学术大会兼第三届中国古代小说数字化研讨会发表论文集》(2004年9月)。收入韩国祥明大学校韩中文化情报研究所编、新星出版社出版《中国地域与中国语文学》(2005)。118.《从人物品格看对人情小说传统的超越》,第一作者,《红楼梦学刊》2004年4期。全文收入《2004年扬州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2004年10月版)。119.《学者的智慧与才情-读马瑞芳教授<从聊斋志异到红楼梦>》,《红楼梦学刊》2005年第2辑。120.《关于〈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编纂情况的几点说明(以明文学部二为例)》,第一作者,《文学评论》2005年第6期。121.《〈红楼梦〉百家汇评本前言》,《红楼梦》百家汇评本卷首,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国学档案》全文收入,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22.《传记辞章化咨询QQ、微信:2544906璋“真命天子”形象的塑造》,第一作者,收入《刘基与刘基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版)。158.《“四书”进中学课堂确有必要》,《光明日报》2008年6月23日国学版。159.《历代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丛刊总序》,《社会科学论坛》2009年第1期。160.《从国家考试的立场看八股文----论艾南英对八股文的建设性批评》,《学术交流》2009年第2期。161.《20世纪道教文学研究的历史性总结---读<想象力的世界—二十世纪“道教与古代文学”论丛>》162.《细节背后的文学史观--沈德潜三篇佚文的前后因缘之考察》,《文艺研究》200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7期全文转载。163.《从国家考试的立场看八股文——论艾南英对八股文的建设性批评》,第一作者,《学术交流》2009年第2期。164.《古今文学演变与中国文学史研究》,《河北学刊》200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7期全文转载。165.《我与》,《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2期。166.《科举制度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版2009年第2期。167.《论汉魏六朝笔记小说的叙事风范》,《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3期。168.《误入歧途的寻梦之旅》,《红楼梦学刊》2009年6期。169.《站在<儒林外史>的立场看<红楼梦>》,《明清小说研究》2010年第1期。收入李汉秋主编《<儒林外史>研究新世纪》一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版。170.《明清章回小说的表达方式与文言叙事传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171.《<清诗别裁集>序》,《长江学术》2010年第2期。172.《从宋元话本到<聊斋志异>---论讲唱文学对文言小说的渗透》,《学术交流》2010年第7期。全文收入陈平原主编《中国俗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版)和傅承洲主编《中国古代叙事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版)。173.《明代状元别集文体分布情形考论》,陈文新、郭皓政著,《文艺研究》2010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9期全文转载。174.《论明代主流诗学的谱系选择》,《文学与文化》2010年第四期,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版。175.《<中国古典小说在韩国的研究>序》,《蒲松龄研究》2010年第4期。176.《从状元文风看明代台阁体的兴衰演变》,陈文新、郭皓政著,《文学遗产》2010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1年第3期全文转载。177.《<阅微草堂笔记>咨询QQ、微信:2544906:仕途与文学创作的多重关系》,陈文新、郭皓政,《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11期摘要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4年11期全文转载。220.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的学术宗旨与主要贡献,《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版2015年第1期。221.《韩国所藏中国小说版本目录》的学术意义和文化意义,《明清小说研究》2015年第2期。222.《儒林外史侠客形象的文化解读》,收入陈平原主编:《科举与传播:中国俗文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223.《东周列国志》前言,《东周列国志》卷首,崇文书局2015年版。224.《封神演义》前言,《封神演义》卷首,崇文书局2015年版。225.《镜花缘》前言,《镜花缘》卷首,崇文书局2015年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考研重点论坛

GMT+8, 2025-11-11 00: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