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简介
??延安大学坐落在革命圣地延安,是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现为陕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大学、陕西省属重点大学、陕西省高水平建设大学。
??194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吴玉章任校长。1943年至1944年,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自然科学院、民族学院、新文字干部学校和行政学院相继并入,其历史可以上溯到陕北公学成立之时1937年,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2017年9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延安大学作出重要批示,要求“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弘扬延安精神,勇于改革创新,把这所具有光荣历史的大学办得更有特色、更有水平。”
??延安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可上溯到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的陕北公学就开办了高级研究班,主要任务是培养师资。解放战争时期,学校设立了研究室,研究室第一批招收了87名研究生。新世纪以来,延安大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现已形成了学术学位、专业学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等多类型、较完整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同时,学校还是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申报单位,全国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单位等。目前各类在校研究生1909人。
??学校现有哲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基础医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体育教育训练学、外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7个二级学科招生),有法律、教育、翻译、工程、临床医学、护理、会计、公共管理、艺术等9个专业学位类别(37个专业学位领域招生)。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10个门类。
??学校现有政治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生态学、延安学、基础医学等5个省级优势学科,延安红色资源与马克思主义理论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旅游局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基地1个,院士工作站4个,社科名家工作室1个;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6个;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当前,学校正在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和习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全力推进以“双一流”为核心的内涵发展,全力推进以新校区建设为核心的外延建设,朝着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
??★报考须知
??一、招生计划
??我校2019年拟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769人,其中全日制学术学位323人,全日制专业学位351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95人(具体人数以教育部最终下达给我校的计划为准)。专业目录中各院系拟招生人数仅供参考,最终招生人数以学校下达的计划为准。
??二、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咨询QQ、微信:2544906。
??(2)学校设有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学年6000元,除有固定工资收入者外都可获得。
??(3)学校设有学业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10000元,二等学业奖学金6000元,三等学业奖学金3000元。我校新生学业奖学金覆盖面为80%。
??(4)学校设有研究生“三助一辅”岗位津贴,受聘者每月津贴500—1000元。
??(5)学校设有“宝钢”奖学金,宝钢优秀学生奖10000元、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20000元。
??(6)学校设有研究生创新基金。
??(7)学校设有研究生个性化培养经费。
??2.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奖助政策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八、各学院联系方式
??
??九、联系方式
??学校代码:10719
??学校名称:延安大学
??考点代码:6143
??考点名称:延安大学
??学校地址:延安市宝塔区圣地路580 号
??邮政编码:716000
??联 系 人:苗青
??联系电话:0911-2332224
??部门网址:http://yjsc.yau.edu.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