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重点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考研面试增加印象分,实用新型专利包过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并不难,代写全部材料,轻松申请!包过加急版发明专利申请,保研、考研面试加分利器!
查看: 953|回复: 0

研究生就业#财经政法类高校毕业生就业首选金融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7 18: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明专利申请,代写全部材料。
“清华大学70%到80%的高考状元都去了经管学院,连我最好的学生也想去金融公司。”谈及学生的专业、就业选择问题,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不止一次这样说。
学数学的去搞金融,学计算机的去搞金融,学新闻的还是去搞金融……金融到底有多吃香?毕业生平均薪酬怎么样?毕业生期望与落实率又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梳理了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4所部属财经政法类高校近日公开发布的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就业高度集中于东部地区
2016年,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生总计约1.56万人。其中,直接从事金融行业,在银行、保险、证券、会计师事务所、咨询业就业的人数为5375人,占比约34%。上海财经大学从事金融行业的毕业生比例最高,3843人中有71.36%进入了金融及相关行业。
中国政法大学2016届共有3833名毕业生,就业领域集中在党政机关、律师事务所和基层法检系统。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排名前三的行业依次是咨询QQ、微信:2544906,全校平均起薪为7733元;中央财经大学本科毕业生平均起薪为5914元,全校为7161元,八成以上行业的毕业生实际起薪超6000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毕业生中,41%薪酬在4000元以下,薪酬超过5000元的学生占32.9%,主要集中在工程学院、哲学院和会计学院。
随着银行业改革,中小银行成财经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发力点,互联网和房地产企业也逐渐受到追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对2016年来校招聘的360余家企业进行了调查,数量最多的是金融类企业,共106家,占比为29.44%,其次为建筑房地产、制造业、互联网企业。
降低成本、电子化发展、银行员工向非银行金融业务流动等因素造成了银行业裁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发现,2016届毕业生在银行就业的人数较上一年有一定程度下降,同时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咨询QQ、微信:2544906就业观
近年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开展,高校已成为大学生创业的主战场。据统计,4所高校2016届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共有51人。中国政法大学的17名创业毕业生中,选择实体创业的有11人,选择网络创业的为4人,工作室创业为2人。从行业分布来看,毕业生自主创业主要集中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
上海财经大学于2016年对校友职业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自主创业校友的职业满意度最高,在晋升机会、福利薪酬、职业认同感、职业社会地位、单位发展前景、符合职业兴趣、发挥能力特长、培训、进修机会9个指标上全面高于政府部门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除自主创业外,还有一部分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慢就业”现象凸显。
近年来,因为考研未能考取心仪学校或申请国外高校不够理想,毕业后暂不就业、继续考研或申请国外高校的人数逐年上升,这一现象在“211”高校表现得尤其明显。
中国政法大学162名2016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中,18人有出国意向,其中本科生13人、硕士生5人;18人拟继续升学,其中本科生14人、硕士生2人、博士生2人;76人已落实工作但未办理就业派遣手续,其中本科生37人、硕士生38人、博士生1人;48人有就业意向但尚未落实工作,其中本科生24人、硕士生24人;另有2人暂不就业。
上海财经大学2016届毕业生中,10人待就业、133人选择暂不就业。其中,75人选择继续考研、考博,41人选择继续申请国外更好的大学。统计数据显示,该校2015届毕业生中也有9人待就业、79人暂不就业,学校回访后发现,这部分学生中的大多数已在2016年升学或就业。
“现在确实有毕业后不急于就业的情况。如果毕业当年没有更好的机会,休息一段时间继续复习、备考也未尝不可。”解廷民说,“慢就业”不等于不就业,从学校方面掌握的数据来看,毕业后2至3年,所有学生基本都落实了工作。
此外,解廷民表示,也有一些学生不急于求职求学,而是换一种心情,去旅行看世界,或放下脚步暂做调整,给自己腾出空间和时间,积蓄能量去把握更好的机会与前程。“90后的就业理念比我们想象的更趋于成熟和理性。此外,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自由度更大,可以更好地支持自己追逐梦想。”解廷民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考研重点论坛

GMT+8, 2025-11-14 04: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