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重点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考研面试增加印象分,实用新型专利包过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并不难,代写全部材料,轻松申请!包过加急版发明专利申请,保研、考研面试加分利器!
查看: 1189|回复: 0

西医综合#2015年考研究生中医综合真题解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18 12: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明专利申请,代写全部材料。
一、A型题咨询QQ、微信:2544906素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传河间之学,创造性地阐明了相火的常变规律,认为相火有"生生不息"功能,"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而相火妄动,即属邪火,能煎熬真阴,从而得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结论。治疗上倡导"滋阴降火",后人称其为"滋阴派"。代表作为《格致余论》。
2."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所阐述的阴阳关系是
A、阴阳转化B、阴阳互根C、相互对立D、相互消长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此题考察阴阳的互根互用。属于理解型考题。阴和阳不能离开另一方而存在,说明两者相互为用。
3.下列各项中,宜遵循五行相生规律施治的是
A、水不涵木B、水火不济C、水不疏土D、木火刑金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根据选项所带内容分析五行的关系咨询QQ、微信:2544906气充B、卫气和C、宗气足D、营气盛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卫气功能咨询QQ、微信:2544906。
51.清燥救肺汤中配伍石膏的用意是
A.倾泻肺热B.敛肺定喘C.除烦止渴D.化痰止咳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臣以石膏辛甘而寒,清泄肺热
52.患者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大便不通,偶可排出少量臭秽稀水,日晡潮热,口舌干燥,脉沉实。治宜选用
A.小承气汤B.大承气汤C.增液承气汤D.新加黄龙汤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大承气汤主治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溅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53.患者平素饮食不多,常疲惫,每逢月经来潮两胁隐痛,乳房作胀,经行量少而不畅,脉弦细。治宜选用
A.失笑散B.逍遥散C.四逆散D.越鞠丸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逍遥散【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
54.温病后期,症见形体消瘦,肌肤欠润,夜间身热,天亮热退,饮食尚可,舌红少苔,脉细数者,治宜选用
A.清营汤B.清骨汤C.秦艽鳖甲散D.青蒿鳖甲汤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青蒿鳖甲汤【功用】养阴透热。【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55.患者心悸不安,胸痛如针刺而有定处,舌质暗红,脉弦紧。治宜首选
A桃核承气汤B血府逐瘀汤C瓜蒌薤白白酒汤D活络效灵丹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血府逐瘀汤【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56.患者咳嗽气喘,咽喉干燥,咳痰不多,痰中带血,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治宜选用
A泻白散B定喘汤C咳血方D百合固金汤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百合固金汤【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咽喉燥痛,头晕目眩,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57.患者干咳少痰,咽干鼻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脉浮,治宜选用
A杏苏散B桑菊饮C桑杏汤D止嗽散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杏苏散【功用】轻宣凉燥,理肺化痰。【主治】外感凉燥证。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
58.患者心悸时作,受惊易发,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尿赤便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宜选用
A安神定志丸B导赤散C黄连温胆汤D天王补心丹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痰热内扰症状咨询QQ、微信:2544906、足三里、三阴交D带脉、中极、三阴交
113.针灸治疗痛经实证宜选用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痛经.实证治法为行气散寒,通经止痛。主穴选三阴交、中极、次髎。
114.针灸治疗痛经虚证宜选用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痛经虚证治法为调补气血,温养冲任。主穴选三阴交、足三里、气海。
A耳聋取听宫B腰背取委中C痰多取丰隆D失眠取心俞
115.属于近部取穴的是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听宫位于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116.属于远部取穴的是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委中为足太阳经穴,"腰背委中求",可疏调腰背部膀胱经之气血。
A行间、侠溪B血海、三阴交C中脘、丰隆D内庭、阴陵泉
117.针灸治疗脾胃虚热型蛇串疮,宜选用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脾胃湿热型蛇串疮配合胆经合穴阳陵泉以清泻肝胆经火毒、胃经荥穴内庭以清泻脾胃湿热。
118.针灸治疗肝经热郁型蛇串疮,宜选用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肝经郁火加肝经荥穴行间、胆经荥穴侠溪。
A手少阳三焦经B足少阳胆经C手太阳小肠经D足厥阴肝经
119.天宗穴所属的经脉是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天宗穴位于肩胛骨岗下窝的中央。属于手太阳小肠经。
120.大敦穴所属的经脉是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大敦穴为足厥阴肝经井穴。
三、X型题:121~180小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2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有
A古代自然科学的渗透B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
C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D长期医疗经验的积累
【参考答案】ABCD
【考查知识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有:古代自然科学,古代哲学思想,医药知识的积累,以及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故选ABCD。
122."抑木扶土"法适用于
A脾失健运B胃失和降C肝气犯胃D肝旺脾虚
【参考答案】CD
【考查知识点】抑木扶土法:是疏肝健脾或平肝和胃以治疗肝脾不和或肝气犯胃病证的治法,又称疏肝健脾法、调理肝脾法(或平肝和胃法)--适用于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之证。故选CD。
123.心肾相交体现为
A水火既济B君相安位C精神互用D精血互化
【参考答案】ABC
【考查知识点】心与肾在生理上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心肾相交"。心肾相交的机理,主要从水火既济、精神互用、君相安位来阐发。
124.与"心与小肠相表里"相关的是
A心与小肠在五行同属火B心经与小肠经相互络属
C心经火盛,可移热于小肠D小肠热盛,可循经上炎于心
【参考答案】ABCD
【考查知识点】手少阴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经属小肠络心,心与小肠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了表里关系。心与小肠病理上相互影响。心经实火,可移热于小肠,引起尿少、尿赤涩刺痛、尿血等小肠实热的症状。反之,小肠有热,亦可循经脉上熏于心,可见心烦、舌赤糜烂等症状。此外,小肠虚寒,化物失职,水谷精微不生,日久可出现心血不足的病证。
125.气的作用中,与调节尿液和汗液有关的是
A温煦作用B气化作用C推动作用D固摄作用
【参考答案】CD
【考查知识点】人体的生长发育、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精血津液的生成及运行输布等等都要依靠气的推动作用。而气对于体内血、津液、精等液态物质有固护、统摄和控制作用,从而防止这些物质无故流失,保证它们在体内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126.属于十二经筋生理功能的是
A调节全身气血B束骨而利关节
C调养骨节经脉D保护脏器组织
【参考答案】BD
【考查知识点】经筋多附于骨和关节,具有约束骨骼,主司关节运动的功能。如《素问·痿论》说:"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除附于骨骼外,还满布于躯体和四肢的浅部,对周身各部分的脏器组织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故选BD。
127.过度愤怒可导致
A飧泄B呕血C昏厥D薄厥
【参考答案】ABCD
【考查知识点】怒则气上:是指过怒导致肝气疏泄太过,气机上逆,甚则血随气逆,并走于上的病机变化。临床主要表现为:头胀头痛,面红目赤,呕血,甚则昏厥卒倒;若兼发肝气横逆,可兼见腹痛、腹泻等症。《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素问·调经论》说:"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返)则生,不反则死。"故选ABCD。
128.可导致咳嗽少痰,痰黏难咯,口咽干燥的原因是
A痰热郁肺B燥邪袭肺C风热犯肺D肺津耗伤
【参考答案】BCD
【考查知识点】燥邪袭肺、风热犯肺、肺津耗伤均可导致咳嗽少痰,痰黏难咯,口咽干燥。
129.下列各项中,属于"寒从中生"的有
A阳气虚衰,阴寒内生B阳气虚衰,寒饮停聚
C寒邪直中,伤及脾胃D饮食生冷,伤及中阳
【参考答案】ABCD
【考查知识点】寒从中生,又称:"内寒",是指机体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寒从内生,或阴寒之邪弥漫的病理状态,属于内生"五邪"。脾肾乃先后天阳气之本,故其阳气不足,阴寒内盛。寒从中生也是提示阳气虚弱的内部根本原因,而非外邪。故选ABCD。
130.下列叙述中,属于从治法的是
A阳中求阴B通因通用
C火邪开室D阴病治阳
【参考答案】BC
【考查知识点】"从治"法--将计就计(本质同正治),即反治法,是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不完全吻合的病证。故选BC。
131.佝偻病患儿可见
A、方颅B、解颅C、扁平胸D、漏斗胸
【参考答案】AB
【考查知识点】指小儿头颅额部前凸,颞部向两侧凸出,头顶部扁平呈方形。多由先天肾精不足,后天脾胃失调所致。常见于佝偻病、先天性梅毒等患儿。解颅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多见于佝偻病患儿,常兼有"五软""五迟"等症状表现。。故选AB。
132.关于白苔临床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苔薄白而润,可见于外感表证初期B、苔白而厚腻,多为水饮内停
C、苔白厚如积粉,扪之不燥,常见于食积胃肠D、苔白腻而燥,可因湿浊内阻,气不化津而致
【参考答案】ABD
【考查知识点】白苔的临床意义:①苔薄白而润,可为正常舌象,或为表证初起,或是里证病轻,或是阳虚内寒。②苔薄白而滑,多为外感寒湿,或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苔薄白而干,多由外感风热所致。③苔白厚腻,多为湿浊内停,或为痰饮、食积。苔白厚而干,主痰浊湿热内蕴。④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者,称为积粉苔,常见于瘟疫或内痈等病,系秽浊湿邪与热毒相结而成。⑤苔白而燥裂,粗糙如砂石,提示燥热伤津,阴液亏损。故选ABD。
133.热盛伤津的舌象可表现为
A、短缩舌B、强硬舌C、苔焦黄而燥D、苔灰黑而干
【参考答案】ABCD
【考查知识点】短缩舌、强硬舌、苔焦黄而燥、苔灰黑而干均为热盛伤津所致。故选ABCD。
134.属于血热所致月经异常的是
A、月经先期B、月经后期C、经色深红粘稠D、月经过少
【参考答案】AC
【考查知识点】血热证是指火热内炽,侵迫血分,以身热口渴、斑疹吐衄、烦躁谵语、舌绛、脉数等为主要表现的实热证候。在月经表现为月经先期、经色深红粘稠。故选AC。
135.属于弦脉主病的有
A、肝胆病B、痛证C、痰饮D、宿食
【参考答案】ABC
【考查知识点】弦脉主肝胆病,疼痛,痰饮。故选ABC。
136.关于表证与里证鉴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表证起病较急,里证起病较缓B.表证不见沉脉,里证不见浮脉
C表证舌象少有变化,里证舌象多有变化D.表证以恶寒为主,里证以发热为主
【参考答案】AC
【考查知识点】里证证候特征是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要表现,可见于外感疾病的中、后期阶段,或为内伤疾病。基本特征是一般病情较重,病位较深,病程较长。因外邪有六淫、疫疠之异,故表证的证候表现可有差别,但一般以新起恶寒,或恶寒发热并见,脉浮,内部脏腑的症状不明显为共同特征。表证及半表半里证舌苔变化不明显,里证舌苔多有变化;表证多见浮脉,里证多见沉脉或其他多种脉象。故选AC。
137.属于血瘀证表现的是
A.疼痛常在夜间,喜温喜按B.出血反复不止,血色紫暗
C.面色黧黑,舌色淡紫D、肌肤甲错
【参考答案】ABCD
【考查知识点】临床表现:1.有疼痛、肿块、出血、瘀血色脉征等方面的证候。2.其疼痛特点为刺痛、痛处拒按、固定不移、常在夜间痛甚。3.肿块的性状是在体表者包块色青紫,腹内者触及质硬而推之不移。4.出血的特征是出血反复不止,色紫暗或夹血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状,或妇女血崩、漏血。血虚与血瘀共同表现--闭经。5.瘀血色脉征主要有面色黧黑,或唇甲青紫,或皮下紫斑,或肌肤甲错,或腹露青筋,或皮肤出现丝状红缕,舌有紫色斑点、舌下络脉曲张,脉多细涩或结、代、无脉等。6.血瘀证的辨证依据是,以固定刺痛、肿块、出血、瘀血色脉征为主要表现。故选ABCD。
138.属于痰热壅肺证表现的是
A、咯痰黄稠B、气喘鼻煽C、喉间痰鸣D、胸闷胸痛
【参考答案】ABCD
【考查知识点】痰热壅肺证表现:咳嗽,咯痰黄稠而量多,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喉中痰鸣,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故选ABCD。
139.属于寒湿困脾证临床表现的是
A.腹部冷痛,喜温喜按B.面目发黄,晦暗不泽C.头身困重,恶心D.肢体浮肿,小便短
【参考答案】ABCD
【考查知识点】寒湿困脾证临床表现:脘腹胀闷,口腻纳呆,泛恶欲呕,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不泽,或妇女白带量多,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本证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苔白腻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故选ABCD。
140.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均可表现为
A.心悸脉细B.头晕舌淡C.心烦烘热D.失眠多梦
【参考答案】AD
【考查知识点】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均可表现为:心悸、失眠、多梦。故选AD。
141.具有沉降药性的药物是
A.利水渗湿药B.息风止痉药C.止咳平喘药D.收敛止血药
【参考答案】ABCD
【考查知识点】凡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都是沉降药,如大黄、芒硝、山楂等,一般具有清热泻火、泻下通便、利水渗湿、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息风止痉、降逆平喘、止呕、止呃、消积导滞、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崩止带、涩精止遗、收敛止血、收湿敛疮等作用。故选ABCD。
142.既能疏散风热,又能利咽、透疹的药物是
A.薄荷B.牛蒡子C.蝉蜕D.浮萍
【参考答案】ABC
【考查知识点】薄荷、牛蒡子、蝉蜕:共同点:散风热,利咽喉,透疹毒。故选ABC。
143.可用于治疗温毒发斑的药物是
A.贯众B.穿心莲C.板蓝根D、大青叶
【参考答案】ACD
【考查知识点】贯众、板蓝根、大青叶均可用于治疗温毒发斑。故选ACD。
144.桑寄生、狗脊均主治
A、风湿痹证B.白带过多C、腰膝酸软D.胎动不安
【参考答案】AC
【考查知识点】桑寄生主治:风湿痹证、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降血压。狗脊均主治:风湿痹证、腰膝酸软、遗尿、白带过多。故选AC。
145.草豆蔻、草果都具有的功效是
A、行气B、燥湿C、温中D、截疟
【参考答案】BC
【考查知识点】草豆蔻的功效是:燥湿行气,温中止呕;草果具有的功效是:燥湿温中,除痰截疟。故选BC。
146.属于香橼功效的是
A.活血止痛B.疏肝解郁C.理气和中D.燥湿化痰
【参考答案】BCD
【考查知识点】香橼功效: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故选BCD。
147.具有收敛止血功效的药物是
A.蒲黄B.侧柏叶C.紫珠D.槐花
【参考答案】BC
【考查知识点】凉血止血兼收敛止血的药物:侧柏叶、紫珠。故选BC。
148.属于琥珀主治病证的是
A.淋证癃闭B.心腹刺痛C.惊风痫病D.头晕目眩
【参考答案】AB
【考查知识点】琥珀主治:1.心神不宁。2.痛经经闭,心腹刺痛,瘸瘕积聚。3.淋证,癃闭。故选AB。
149.属于龟甲功效的是
A.滋阴替阳B.益肾健骨C.软坚散结D.养血补心
【参考答案】ABD
【考查知识点】龟甲功效: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故选ABD。
150.具有涩肠止泻功效的药物是
A.金樱子B.覆盆子C.五倍子D.五味子
【参考答案】ACD
【考查知识点】金樱子、五倍子、五味子均具有涩肠止泻功效。故选ACD。
151.暖肝煎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肉桂B.丁香C.吴茱萸D.小茴香
【参考答案】AD
【考查知识点】暖肝煎的组成药物:当归枸杞子小茴香肉桂乌药沉香茯苓生姜。故选AD。
152.炙甘草汤具有治疗作用有
A.滋心阴B.养心血C.益心气D.温心阳
【参考答案】ABCD
【考查知识点】炙甘草汤具有治疗作用: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主治:阴血阳气虚弱,心脉失养证。虚劳肺痿。故选ABCD。
153.属于至宝丹功用的是
A.芳香开窍B.化浊辟秽C.息风止痉D.清热解毒
【参考答案】ABD
【考查知识点】化浊开窍,清热解毒:化浊开窍,清热解毒。故选ABCD。
154.虎潜丸与大补阴丸均具有的治疗作用是
A.滋补肝肾B.潜阳敛汗C.清降虚火D.强壮筋骨
【参考答案】AC
【考查知识点】虎潜丸:滋阴降火,强壮筋骨。大补阴丸:滋阴降火。故选AC。
155.大秦艽汤与消风散均具有的治疗作用是
A.祛风清热B.益气健脾C.养血活血D.燥湿化痰
【参考答案】AC
【考查知识点】大秦艽汤:疏风清热,养血活血。消风散:疏风除湿,清热养血。故选AC。
156.加减葳蕤汤以生葳蕤为君,意在
A.滋阴以滋汗源B.养阴以润肺燥C.清热以利咽喉D.凉血以除烦渴
【参考答案】BC
【考查知识点】葳蕤(即玉竹)味甘性寒,入肺胃经,养阴润燥,生津止渴。可养心阴,清心热。为滋阴润燥主药,用以润肺养胃、清热生津,因其滋而不腻,对阴虚而有表热证者颇宜。故选BC。
157.牡蛎散原方煎服时加"小麦百余粒",其用意是
A.退虚热B.养心阴C.益心气D.补心血
【参考答案】ABC
【考查知识点】小麦甘凉,专入心经,养气阴,退虚热,为佐使药。故选ABC。
158.枳实薤白桂枝汤中桂枝的配伍用意是
A.助阳化气B.通阳散寒C.温阳化痰D.降逆平冲
【参考答案】BD
【考查知识点】桂枝通阳散寒,降逆平冲。故选BD。
159.半夏白术天麻汤与贝母瓜蒌散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橘红B.桔梗C.天花粉D.茯苓
【参考答案】AD
【考查知识点】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成: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生姜大枣。贝母瓜蒌散组成:贝母瓜蒌花粉茯苓橘红桔梗。故选AD。
160.下列各项中,属于《伤寒六书》回阳救急汤原方加减法的有
A泄泻不止,加升麻,黄芪B若呕吐涎沫,或少腹痛,加盐炒东茱萸
C若干呕心烦,厥逆无脉,去茯苓加麦冬D呕吐不止,加姜汁
【参考答案】ABD
【考查知识点】加减应用:若呕吐涎沫,或少腹痛者--加盐炒吴茱萸,温胃暖肝,下气止呕;泄泻不止者--加升麻、黄芪等益气升阳止泻;呕吐不止者--加姜汁温胃止呕;若无脉者--加少许猪胆汁,用为反佐,以防阳微阴盛而成阳脱之变。故选ABD。
161.无题干
A溃脓后身热不退B溃脓如败卤C溃脓腥臭异常D溃脓状如米粥
【参考答案】
【考查知识点】。
162.属于肺胀病因的是
A久病肺虚B感受外邪C情志内伤D禀赋不足
【参考答案】ABCD
【考查知识点】肺胀病变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每多首先犯肺,导致肺气宣降不利,上逆而为咳,升降失常则为喘。久则肺虚而致主气功能失常。故选ABCD。
163.属于厥证常见证候的是
A痰厥B寒厥C气厥D血厥
【参考答案】ACD
【考查知识点】除寒厥均是。故选ACD。
164.可选用保和丸治疗的病证是
A腹痛属饮食积滞证者B胃痛属饮食伤胃证者
C呕吐属食滞内停证者D泄泻属食滞肠胃证者
【参考答案】BCD
【考查知识点】保和丸不治腹痛。故选BCD。
165.属于虚劳治疗原则的是
A虚则补之,损者益之B强调肝肾同补
C辨证结合辨病论治D重视补益脾肾
【参考答案】ACD
【考查知识点】对于虚劳的治疗,根据"虚则补之"、"损者益之"的理论,当以补益为基本原则。在进行补益的时候,一是必须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取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疗方药;二是要密切结合五脏病位的不同而选方用药,以加强治疗的针对性。同时应注意以下三点:①重视补益脾肾在治疗虚劳中的作用。②对于虚中夹实及兼感外邪者,当补中有泻,扶正祛邪。③既可因虚致病,亦可因病致虚。故选ACD。
166.臌胀属阳虚水盛证者,治疗可选用
A五皮饮B附子理中汤C胃苓汤D济生肾气丸
【参考答案】BD
【考查知识点】臌胀属阳虚水盛证者,治疗可选用附子理中汤或济生肾气丸加减。故选BD。
167.治疗中风中脏腑属痰火瘀闭证,用以清心开窍可选的方剂是
A玉枢丹B苏合香丸C安宫牛黄丸D至宝丹
【参考答案】AC
【考查知识点】治疗中风中脏腑属痰火瘀闭证,用以清心开窍可选的方剂是玉枢丹或安宫牛黄丸。故选AC。
168.瘿病实证常见证候有
A气郁痰阻B痰结血瘀C肝火旺盛D痰饮内阻
【参考答案】ABC
【考查知识点】瘿病实证常见证候有:气郁痰阻、痰结血瘀、肝火旺盛。故选ABC。
169.汗证的常用治法有
A开宣肺气B养血补心C宜气固表D滋阴降火
【参考答案】BCD
【考查知识点】治疗原则,虚证应益气养阴,固表敛汗;实证当清肝泄热,化湿和营;虚实夹杂者,则根据虚实的主
170.癃闭水蓄膀胱急症,当急通小便,可用的治疗措施有
A取嚏B探吐C药浴D针刺
【参考答案】ABD
【考查知识点】对于水蓄膀胱之急症,应配合针灸、取嚏、探吐、导尿、外敷等法急通小便。
171.鼻衄的常见证候有
A心火上炎证B胃热炽盛证C肝火上炎证D气血亏虚证
【参考答案】BCD
【考查知识点】1.热邪犯肺2.胃热炽盛,3.肝火上炎4.气血亏虚
172.属于消渴病因的是
A禀赋不足B亡血失津
C劳欲过度D情志失调
【参考答案】ACD
【考查知识点】消渴(一)病因1.禀赋不足2.饮食失节3.情志失调4.劳欲过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考研重点论坛

GMT+8, 2025-11-12 12: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