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重点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考研面试增加印象分,实用新型专利包过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并不难,代写全部材料,轻松申请!包过加急版发明专利申请,保研、考研面试加分利器!
查看: 2117|回复: 0

招生简章#2019-2025年上海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9 20: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明专利申请,代写全部材料。
上海政法学院2019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第二版)
上海政法学院始建于1984年。2004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政法学院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坚持“立足政法、服务上海、面向全国、放眼世界”,走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卓越发展之路,努力培养德法兼修、基础宽厚,具有创新思维、全球视野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立以法学为主干,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努力创建具有鲜明政法特色的一流应用型大学。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0000余名、二级学院15个,拥有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法律硕士、国际商务硕士、社会工作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本科专业及方向31个。法学学科为上海市高原学科和一流学科。监狱学、社会工作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法学和工商管理为上海市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所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上海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学校拥有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和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已于2015年起分别与浙江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7年,学校被上海市教委列为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单位,同年,与华东政法大学联合招聘博士后研究人员。学校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地区学生,并积极开拓中外合作培养途径,已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法学院、英国利兹大学法学院等国外著名高校合作开展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
2013年9月13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比什凯克峰会上宣布,中方将在上海政法学院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2014年、2015年和2018年6月,习近平主席又分别在上合组织杜尚别峰会、乌法峰会、青岛峰会上强调中方要依托“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协助成员国培训司法人才。2017年9月,“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项目全面建成投入使用。2017年10月,“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被上海市政府列入《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行动方案》。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在我校设立“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2017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分别批准在我校设立上海合作组织检察官培训基地、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法律服务委员会中方筹备办公室。学校还拥有教育部批准备案建设的区域和国别研究中心、上海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教育立法咨询与服务研究基地。学校是“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近50%;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总数的45%。学校聘请了国内法学界、经济界和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100余人为客座、兼职教授。
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21万余平方米,被誉为“佘山脚下的花园学府”。自1999年至今一直被评为“上海花园单位”,蝉联第11—17届“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2009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2015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一、培养目标
上海政法学院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学科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及具有较强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招生专业、人数
2019年我校拟招收硕士研究生约350名,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200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150名,具体拟招生计划人数参见下表。法律硕士考生网上报名时需选报培养方向,参加我校复试可以再次明确。

以上所列各专业的拟招生人数仅供参考,不作为我校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最终依据,最终指标以教育部确定的数额为准。
三、学习类型与学制
(一)学习类型
我校2019年只招收全日制学习的硕士研究生,采取日常上课(即周一至周五)的形式,学校安排住宿。
硕士研究生按照其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照定向合同培养;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考生选择定向就业的,在网报时务必在“报考类别”处选择“定向就业”;复试时需签订我校提供的三方协议,由所在单位签字盖章,本人签字。三方协议在我校研究生处官网下载,复试时不能提供该协议的,不能取得复试资格。该类考生不能参评学校的奖助学金和资助项目。
(二)学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法律(法学)、国际商务、社会工作、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二年,法律(非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
四、报考条件
(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报考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品德良好;
2.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咨询QQ、微信:2544906;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费为每学年1.8万元,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费为每学年2万元;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费为每学年1.5万元;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费为每学年1.2万元;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费为每学年1.6万元。
其他教育收费按照上级要求和学校规定执行。
十、录取
(一)按照“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规模、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择优确定录取名单;
(二)录取前,定向就业的考生需单位、学校和考生三方签署培养合同,入学时其人事档案、户口等关系不转入学校,如涉争议应自行处理;非定向就业的考生入学时其人事档案必须转入学校,户口可按需要同时迁移。
十一、资助体系
(一)为帮助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建立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新生奖学金等制度(定向培养研究生不适用);并为研究生提供“三助一辅”岗位,逐年加大岗位津贴资助力度;
(二)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咨询QQ、微信:2544906/人,具体名额由上级主管部门确定;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咨询QQ、微信:2544906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商务技能和国际商务创新开拓能力。聚焦当前国际经济关系及商务合作发展的新趋势,整合我校经管类学科校内外优质办学力量,发挥我校法学学科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资源优势,凸显“法商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强化商务实践育人应用能力培养,以适应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国际商务人才的新要求,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力的培养,多元化实践教学特点突出,与各类大中型专业外贸公司、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跨境电商企业、有关行业协会等建立实践基地,定期聘请实际部门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讲课或开设讲座。充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方法,理论与实际紧密相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课程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并用英语授课,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点学科建设能力较为突出,目前承担国家级课题10余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出版著作(合著)、教材(主编、参编)20余部,发表各类高水平科研成果300余项。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16名,校外兼职教师24名。
三、社会工作硕士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点注重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方法,熟悉我国社会政策,兼备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能力,能在社会组织、政府机构、司法部门、社区中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教学中采用课程讲授、案例研讨和专业实习等多种形式,重视实践教学,配备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社会工作实验室等硬件设施,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优秀社会工作人才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授课,加强社会工作实务技能的训练,兼顾研究能力的培养。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点所依托社会工作专业从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学科与专业建设,一直探索法律与社会工作相结合的建设途径与培养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学科发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0年获列第六批国家特色专业(司法社工方向)、2017年获列上海市第四批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建设专业。
四、新闻与传播硕士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点培养富有人文精神、系统掌握基础知识、专业素养较高、业务技能熟练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具体体现在培养研究生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严谨的学风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树立自觉服务社会、服务国家建设的信念;培养研究生较系统掌握和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新闻传播工作能力,能够独立从事新闻传播实践工作。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促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培养研究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相关专业资料、文献,与海外同行进行交流。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20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9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7名,有国外学习经历的8名,另有业界特聘教授和兼职教授12名。与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和我国台湾、澳门地区的十多所高校开展学术交流。本学科近五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4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2014年获得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2018年获得上海市紧缺人才工作室。
附件:上海政法学院2019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对照教育部规定补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考研重点论坛

GMT+8, 2025-11-5 10: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