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重点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考研面试增加印象分,实用新型专利包过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并不难,代写全部材料,轻松申请!包过加急版发明专利申请,保研、考研面试加分利器!
查看: 1151|回复: 0

研招新闻#人大食堂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17 14: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明专利申请,代写全部材料。
“终于吃到了‘网红’青团!”配上图片,点击发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一名研究生写下这样一条朋友圈,加入了校园食堂“打卡”的大队伍。
在清明节前夕,人民大学北区食堂制作的青团再次“火了”,平均每天就能卖出2000个。在互联网上,来自校内外的网友纷纷转发、评论相关消息,直言“想吃”。3月26日,人大后勤集团还推出了青团礼盒套装,在线上线下一起售卖。
事实上,青团不是人大食堂制作的唯一“网红菜”。同样大名鼎鼎的,还有东区食堂的南瓜面包、中区食堂的年货礼盒、西区食堂比脸还大的山东枣馒头、北区食堂的重阳糕等10多种食品。
大学食堂为什么能源源不断做出“爆款网红菜”?这些“网红菜”是如何出炉的?当食堂味道遇上大数据、互联网,又能产生什么样的火花?
线上线下的“参与感”
提起王祚荣和宋大我,很多人民大学的学生都认识。
在线下,王祚荣是人大北区食堂的主任。每当吃饭的高峰期,总能看见他穿梭在学生中搜集评价。在线上,他也是位有些小名气的“网红”,自从开了微博,他就频繁地和学生互动,讨论食堂又有什么好吃的,他还出过一本名为《人大味道》的书。
原本,北区食堂的一楼只有普通的“大锅饭”,王祚荣发现这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打定主意开设了江南风味窗口,主打蟹黄汤包。没多久,有学生专门跑去他微博留言,“咱们能不能也做点儿青团?”
建议很快被采纳。王祚荣带着食堂的大师傅反复研究了好几轮,去年清明节前,北区食堂一楼推出了这种江浙风味的小吃,大卖20多天。因为全部是现场包、现场蒸,排队等候的学生常常要从窗口站到食堂的大门口。
目前,这款“网红青团”有两种馅儿咨询QQ、微信:2544906素。“大家争相比试,真没想到校园食堂也能这么活跃。”宋大我感叹。
产品化的青春味道
青团“火”了之后,不少毕业生在微信公众号的文章下留言,“太遗憾了!我毕业得太早了”。
宋大我发现,青团不仅是在校学生的节日饮食需要,它还象征着一种独特的“人大符号”——已经毕业的学生期望通过品尝寻找校园回忆,学校师生也想和亲友分享这份校园味道。2017年年末,后勤集团正式策划将散装的青团做成可以售卖的礼盒套装。
3月26日,青团礼盒套装正式推出。用于包装的牛皮纸袋上印着“来自人大食堂的青春记忆”。肉松蛋黄馅的青团叫“此心牵绊”,松仁豆沙馅的青团起名为“相思”,一种新的荠菜鲜肉馅青团也有同样文艺的名字——“千里荠”。
宋大我说,“学校食堂最根本的职责就是满足学生们的就餐需求,保证他们一日三餐的温饱。在此基础上,美味也很重要。我们希望能带给学生不同的体验,提升他们的校园幸福感,让味蕾的记忆上升到人大的文化表达层面。”
除了产品“走出去”,他们还同时重视“引进来”,为校园食堂补充新能量。去年,宋大我带着后勤集团创办了“客厨RUC”系列活动,邀请社会和高校餐饮界精英来校交流。
活动由人大5个食堂轮流举办,每个食堂的主任都在暗暗“较劲儿”,他们请来了人民大会堂国宴大师、北京饭店谭家菜主厨、法国厨皇会会员,甚至还有保持着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厨师团队。
这个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12期,邀请大厨没有经费。宋大我没想到,会有知名酒店的餐饮部门主动找来,要求进校为学生做菜。
张怡然已经体验过几次客厨菜,她对活动的火爆程度记忆犹新,“几百份一下就卖完了”。现在,她和同学们都守在“温馨人大”的公众平台上,等待客厨活动发布的消息。
宋大我觉得欣慰。他说,原来食堂也曾推出不少新菜品,因为信息不对称,有时候学生很难了解到相关信息,这些菜过了试验期,销量不高就随之下架了。“新媒体传播带来的便捷主要就是迅速。学生能快速地了解信息,并且快速地体验、给出意见,我们也可以快速地作出判断,及时调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考研重点论坛

GMT+8, 2025-11-7 23: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