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生跑步取暖,高生变身华侨生低分上名校,多省大学生因深陷“校园贷”选择结束年轻的生命……今年,教育领域依旧是大事小情不断。2017年,教育部出台政策、积极发声,主动回应民生热点,人民网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
1、破解“三点半接孩难”
孩子三点半放学回家,成了不少家庭的揪心事。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把课后服务工作纳入中小学校考评体系,要求学校利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 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充分发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积极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课后服务工作模式。孩子健康成长、出入平安不仅是家庭、学校的事,也是整个民族、国家的事,全社会都应该尽力而为。目前,各地正在积极探索解决这一难题,成都市教育局正在研究制定政策,小学生有望延时放学至下午6点;北京西城区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区建设百所学校少年宫,让学生在校内就能自主参加各类课后活动;青岛等地探索由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轮流担任志愿者等形式,解决家长不能及时接孩子的问题。
2、回应“学生跑步取暖”咨询QQ、微信:2544906 ,去国外包装一番,再以“华侨生”身份回国参加考试,就能以400分的低分圆梦985高校。对此,教育部紧急回应“对资格造假行为零容忍”,将会同外交部等部门加大审查力度,对资格造假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钻政策空子”、“出口转内销”、“上大学捷径”、“土著变身华侨生”……想要打消公众的 担心和质疑,重中之重是让制度将造假者挡在门外。公众对教育公平的信心伤不起。
6、明令禁止“校园网贷”
今年,福建、北京、湖北、陕西等多省市大学生因深陷“校园贷”选择结束年轻的生命。为了帮助不良网贷的学生湖北十堰汉江师范学院辅导员毛晶玥还潜伏到不良网贷有关的一系列qq群、催收群、反催收群、 百度贴吧长达半年之久,并总结了不良网贷套路。9月,教育部相关人士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回应校园贷问题,鼓励正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今后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扫除校园贷的灰色地带,可说是适逢其时,大快人心。
7、回应个别幼儿园虐童:责成地方有关部门调查
上海携程亲子园老师扔书包、推孩子、喂芥末,幼儿园“虐童”不是新闻,但是每次事发都会让家长怒不可遏。11月,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近期网曝个别幼儿园存在“虐童”现象,教育部对此高度重视,已责成地方有关部门立即启动调查,尽快查清事实真相。数据显示,全国目前共有民办幼儿园15万所,在园儿童2437万人,民办幼儿园撑起了学前教育的“半壁江山”。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在回答 路透社记者关于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提问时表示,我们深感痛心,这也暴露出一些地方和幼儿园仍然存在管理不善,制度不落实,执行不到位的问题。下一步,教育部准备采取“严把教师入口关”、“推进学前教育立法”等五方面的措施,力争在幼有所育上取得新进展。
8、回应“凉山格斗孤儿事件”
9月,凉山格斗孤儿事件发生后,教育部、民政部等多部门联合调研发现,俱乐部里未成年人有45名,其中孤儿有1名,16周岁以下的义务教育适龄儿童有37名,分别来自凉山和阿坝地区。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巡视员王岱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凉山格斗孤儿事件”时表示,组织贫困家庭的孩子和孤儿来从事这项 工作,存在社会道德问题,容易引起一些其他机构的效仿,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王岱 表示,今后将依法对招收适龄儿童少年进行文艺、体育等专业训练的社会机构加强管理。首先保证适龄儿 童少年完成义务教育,或者在训练的同时接受符合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如果是体校和文艺机构对这些孩子进行义务教育,应当有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批准。
9、回应网传考研数学泄题:不实
12月,网传某教师考研辅导视频涉嫌泄露研究生招生考试数学试题。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视 频等材料进行了研判,确认所举的例题均与实考试题不同。该教师及视频中所提及的老师均未参与2018年 研究生招生考试数学科命题工作。教育部考试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任何干扰破坏国家教育考试的行为, 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10、回应衡水一中办学模式:扭转单纯看升学率的倾向
4月,衡水一中在浙江平湖举办分校一事引起广泛关注,该校涉嫌违规提前招生一事更是引发多方讨论。对此,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表示,衡水一中在浙江平湖办分校引发的讨论,反映出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学校办学行为需要进一步规范等方面的问题。为此,教育部将推 进中高考改革,引导全社会逐步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切实扭转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倾向 。针对个别名校涉嫌违规招生一事,该负责人表示:要坚持规范办学,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不得违反规定跨区域、超计划和提前招生,影响正常的招生秩序。民办学校也要坚持依法办学和规范办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