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重点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考研面试增加印象分,实用新型专利包过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并不难,代写全部材料,轻松申请!包过加急版发明专利申请,保研、考研面试加分利器!
查看: 617|回复: 0

英国研究生资助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5 06: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明专利申请,代写全部材料。
摘要咨询QQ、微信:2544906,形成了以政府为主,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学术组织、关注特殊群体的机构及个人为辅的资金来源体系[7]。资助的对象包含了特殊群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优秀学生、学术能力强的学生等。
英国研究生的资助主要通过“整体拨款伙伴计划”“博士生训练账户(DTA)”“科研项目”的方式。“整体拨款伙伴计划”由理事会通过各方面评估向申请的高校进行拨款,高校的研究生直接向学校提交申请获得资助。“博士生训练账户(DTA)”,是专门针对博士研究生的资助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与院系的科研活动挂钩的,理事会在向高校拨款时会注明资助资金所属的院系,而院系会把这部分资金用来资助从事基础性研究的学生。“科研项目”是通过项目经费来对研究生进行资助。除了这些主流的资助方式之外,还有学生直接申请的资助方式,如残疾学生向相关残疾人机构申请获得资助。
英国科学而完善的研究生资助体系,促进了高校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既保障了研究生的学习,也激励了研究生的科学研究,促进了英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研究生资助体系的现状
1.我国研究生资助体系的形成历程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研究生资助体系逐渐形成,主要经历了人民助学金阶段,人民助学金和研究生奖学金并存阶段,人民助学金、研究生奖学金和“三助”相结合阶段,以“奖、助、贷、补”为主体的多元化阶段,现在的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三助”津贴和学生贷款共存互补的阶段。
人民助学金指的是学校对在学期间因经济困难而难以支付膳食费等必须的各项开支的学生,而发放的一定的补助金。[8]只发给一部分符合条件的申请者。研究生的助学金要高于本科生和专科生。1977年以后,人民助学金覆盖了所有学生而且资助目的由原来资助困难生发展为鼓励青年进入高校深造成为国家的建设者。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奖励优秀研究生,出现了优秀研究生奖学金制度,此制度与人民助学金制度并存,既有保障作用又有奖励作用。1992年,在原有奖助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助”资助方式,即“助教、助研和助管”,目的在于培养研究生实际工作能力。
1999年以后,教育部启动了助学贷款制度,其目的是为了吸引计划外的研究生接受教育,丰富研究生的来源。2013年,财政部和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一系列文件,规定从2014年起对所有研究生进行收费,并形成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三助”津贴和贷款相结合的研究生资助体系。
2.我国研究生资助体系的资助方式
基于国情,一直以来我国研究生资助主要由国家财政部、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省财政部和教育厅及高校进行管理执行。2012年出台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9]规定咨询QQ、微信:2544906化的资金来源体系。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主要由中央财政出资设立,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设立。除此之外,研究生奖学金的资金来源还包括企业资助和个人资助,如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周大福师范生继续深造奖学金”“唐仲英免费师范生攻读硕士奖学金”。
我国研究生奖、助学金的资助方式主要由中央财政、教育部、省财政部和教育厅通过研究生所在高校直接发放给合格申请者。“三助”津贴主要根据学生所在高校的助教、助管、助研情况进行发放。
3.我国研究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当前高校治理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高校研究生资助体系也与时俱进,2014年我国实行了新的研究生资助政策,进一步完善了研究生的资助体系。但是,在新的研究生资助政策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研究生资助体系的资金来源相对单一。研究生资助体系资金来源比较理想的状况是政府为主,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学术组织、企业和个人为辅的资金来源体系,应该是一个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并且应该呈现出政府所占比重逐渐减小。但就目前来讲,社会企事业团体和个人参与高校财政治理体系的意识刚刚觉醒,研究生资助体系资金的投入刚刚起步,而且参与其中的社会企事业团体和个人多集中于名校,一般院校少之又少,社会捐赠几乎出现了“扎堆效应”“马太效应”,不利于一般院校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
第二,研究生资助体系的资助方式相对单一。目前,我国研究生资助体系的资助方式主要是财政拨款与学生申请,助管、助教和助研相结合。这种相对单一的方式对研究生的激励效果有很大的局限性,对研究生受助者的选拔标准主要集中于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对所有研究生运用统一标准,缺乏科学性。同时,附加权重的非科学性及其体现的急功近利性催生了研究生学术造假的产生,破坏了学术生态,对研究生的学术积极性造成了不良影响。除此之外,研究生“三助”津贴的发放受到多种劳务标准的限制,无法达到研究生资助体系的激励功能和保障功能。
第三,研究生资助体系的管理过程相对简化。就目前高校所执行的研究生资助政策而言,管理过程中不能合理有效地分配资助资金,缺乏科学的审查、监督和评估体系。我国高校层次分多种类别,各个高校所在地域情况不同,致使研究生教育的成本以及消费水平差别较大,而研究生资助的资金分配也应该有不同标准。研究生资助的管理缺乏有效的审查、监督和评估体系,因我国研究生数量庞大,对研究生资助对象的评估并没有做到公平公正的助前、助中和助后的评估。目前的研究生资助体系处于一种只要把资金资助发给受助者就结束了的状态,并没有对受助者在得到资金之后的情况进行追踪与反馈。
对我国研究生资助体系改革的启示
我国的研究生资助体系在借鉴国外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形式上逐渐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为研究生资助体系的科学化、有效化发展提供了基础。但是,研究生资助体系在其具体内容和实施上还需要不断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逐渐完善我国研究生的资助体系。
1.加强资助体系的过程管理
资助体系的完善发展是个长期过程,要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加强资助过程管理,针对我国当前高校的基本现状,要完善资金拨款制度、奖助资金申请者的资格审查和奖助资金使用情况的评估,努力发挥资助体系的功能,确保制度本身以及管理过程的公开、公平和公正。英国理事会对奖助资金的申请者,即高校、学院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而且理事会和高校每年都要进行资金使用情况的年度汇报工作。同时,英国理事会还对受资助高校、学院通过项目组对学生进行资助后的评估,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资助体系。我国研究生资助体系应该引进此管理过程,加强对助前、助中和助后的管理,以达到资助体系的功能发挥。
2.发挥资助体系的导向作用
就目前而言,我国研究生资助体系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功能,而激励功能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现。所以,研究生资助体系要不断加强对学术型、有较大研究成果、较高研究道德的研究生的激励力度,同时,努力加强对相关院校的激励促进作用。英国的研究生资助体系不管是从理事会资助、项目资助或者账户资助的角度来看,其主要资助的最终对象是进行基础领域研究的科研型研究生,这种资助是通过高校、学院或者项目间接来资助学生。在对高校的拨款和学院的拨款中,其参考标准都是他们的科研活动和成果,这样促使高校和学院制定更加科学的研究生培养计划,提高培养质量,获得更多的资助,从而实现良性循环。而在我国,高校和学院在研究生的资助体系中只起到一个搬运工的作用,并不能对高校和学院起到激励的作用。因此,我国研究生资助体系应在实现保障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对高校研究生教育以及研究生培养导向的激励作用。
3.挖掘资助体系的杠杆作用
研究生资助体系除了具有保障和激励功能外,本应还具有一些附带功能,如杠杆调节功能。目前,正值国家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时期,国家、高校都可以通过资助体系的杠杆调节功能促进一些薄弱但很重要的学科发展。英国各个理事会主要是通过课程对硕士研究生进行资助,这种方式能够对研究生的学习产生导向作用,平衡各专业和领域的人才。英国对学习医学类、教育类、社会工作类的课程给予一定资助,引导人才向这些专业偏向和流动,这些专业对国家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就业面相对较窄,收入较低而很少有人愿意学习,对课程的资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矛盾。而我们国家平衡学科发展的方法主要是强制调剂,并未通过科学且有效率的方法实现,当前完善的资助体系对高校发展和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杠杆调节作用。
4.激发社会团体组织参与度
基于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的研究生资助体系资金来源相对单一,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而社会团体组织和个人参与较少。资助体系的单一化削弱了社会力量参与高校治理体系的力度,减少了资助资金来源的数量和途径,不利于社会公民意识的培养。英国的研究生资助体系的资金来源涵盖社会中的各种企业组织,如学会、学术组织、慈善机构组织,一方面,看到了研究生教育成果对组织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另一方面,也是社会福利发展的结果。所以,我国高校要发挥自身力量争取多种渠道的社会资源融入到高校财政治理体系中,同时,要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发挥其对社会、组织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发挥研究生教育对社会整体发展的价值,通过价值回馈唤起社会中的学术组织、慈善机构、各种专业学会对研究生资助体系进行资金注入的意识,进而实现资助资金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化来源。(作者:方晓乐 刘春荣 邱化民,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本文系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面上课题“我国研究生资助体系对研究生质量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B2-2015Y10-03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 Excellence and Opportunity:A Science and Innovation policy for the 21st century [M].London:Her Majesty’s Stationery Office.2000:18-23.
[2]ANDREWS K,JBPOOLE. The Government of Science in Britain[M]. London:Weidenfeld& Nicolson,1972:65-68.
[3]VARCOE I. Scientists,government and organised research in Great Britain 1914-16: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DSIR [J].Minerva,1970,8(1):192-216.
[4]G ROBERTS. SET for Success:The Supply of People with 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nd Mathematics Skills[M].London:HMT reasury, 2002:118 -136.
[5]万明.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
[6][7]https://www.gov.uk/funding-for-postgraduate-study.
[8][日]大塚丰.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形成[M].黄福涛,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1.
[9]财政部,教育部.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暂行管理办法.2012.
《北京教育》杂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考研重点论坛

GMT+8, 2025-11-6 18: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