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重点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考研面试增加印象分,实用新型专利包过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并不难,代写全部材料,轻松申请!包过加急版发明专利申请,保研、考研面试加分利器!
查看: 1022|回复: 0

招生简章#2019-2025年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2 11: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明专利申请,代写全部材料。
附件【牡丹江师范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doc】
牡丹江师范学院简介
教书育人,薪火长传。牡丹江师范学院始建于1958年,历经东北农学院嫩江分院(1958年—1964年)、北安师范专科学校(1964年—1965年)、宁安师范专科学校(1965 年—1970年)和牡丹江师范学院(1970年至今)四个发展阶段,是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95年9月,学校迁入牡丹江市,结束了近 40 年农村办学的历史。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省属本科院校,是黑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之一。2001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6 年,学校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9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学校现具有学士、硕士两级学位授权体系。
基础扎实,积淀深厚。学校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牡丹江市,占地面积83.1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2.10万平方米,是黑龙江省花园式单位。学校固定资产总值9.18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1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建有先进的数字图书馆和国际联机文献查新检索系统,馆藏图书220余万册(含电子图书51.5万册),中外文期刊3000余种。学校建有黑龙江省级科普基地、黑龙江省语言文字馆、黑龙江省有声语言资源研究中心、牡丹江流域历史博物馆、动植物标本馆、基础教育教材陈列馆等多个教育教学场馆,其中基础教育教材陈列馆是全国首家教材研究场馆。学校是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专业合理,师资优良。学校现有教职工1238人,其中专任教师771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40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668人。专任教师中,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获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教师称号11人。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方向)29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3个(涵盖18个领域),学科专业覆盖了工学、理学、农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留学生等各类在校学生16300余人。
特色鲜明,成绩斐然。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6个、教育部备案的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大学生文学创作基地1个、黑龙江省外语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个,设有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各1个。学校近五年承担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及教育部科研课题等各级各类项目900余项,共有7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各级各类奖励,有200余篇论文被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
内涵强校,成果丰硕。学校充分发挥在北大荒文学、渤海文化研究、少数民族语言与地方方言保护、东北抗联精神研究等方面的特色优势,依托中国抗联研究中心、渤海文化研究中心,努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基地;学校围绕区域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发挥对外商贸人才培养、功能材料研发、啮齿动物生态学研究、生物和化工制药、食用菌开发等方面优势,依托超硬材料重点实验室、农林鼠害重点实验室、食用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北方药食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推进校企、校地、校校协同创新;学校全面彰显教师教育特色,开展国培计划、顶岗支教、爱心课堂等项目获得了良好社会反响;学校积极融入地方,全面实施服务牡丹江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建立“高校联盟”、推动“跨校协作”,“渤海文化艺术团”“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品牌活动的开展,极大彰显了学校文化辐射与服务社会功能。
开放办学,深化交流。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拥有教育部备案的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俄语中心、HSK考试中心等国家级国际交流平台。国际友好合作院校达到75所,与韩国清州大学、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国立师范学院联合举办本科教育项目,学校与俄罗斯多所高校实现了学分互认,是省级对俄经贸人才培养基地。
励精图治,载誉前行。学校多次被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学联、黑龙江省授予“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黑龙江省文明校园标兵”“黑龙江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单位”“黑龙江省高校师德先进集体”“黑龙江省高校学生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等荣誉称号。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基础教育师资和行业应用型人才10万余人,他们为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十华诞,不忘初心。2018年,学校迎来建校60周年华诞,学校将秉承60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自强不息、励志图新”的大荒地精神,沿着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坚持一根主线,探索两条路径,推进三大战略,实施十项工程”的发展思路,坚持“稳定基础、提升质量,统筹兼顾、突出特色,强化绩效、促进节约”的基本方针,锐意改革,狠抓落实,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师范大学!
(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5月15日)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院始建于1973年,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一级学科,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4个二级学科,有学科教学(思政)的教育硕士点,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承担全校本科生、硕士生两个层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本学院本科生、硕士生的培养等教学科研任务。学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校、市的重点学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龙头带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8年评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连续成为黑龙江省“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点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2009年建成黑龙江省教学团队,有省级精品课2门,省级教学名师1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我校最早硕士授权单位,现有全日制研究生130余人。该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学科梯队,共有成员36人,其中硕士生导师25人,教授8人,副教授7人;博士16人(含在读博士3人)。五年来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承担的科研项目共6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共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其中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0部左右,参编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2部,获各级科研奖项共60余项。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简介
文学院始建于1971年,原为中文系。2009年更名为文学院。目前设有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广播电视学、秘书学5个本科专业,2011年“汉语言文学”成为省级重点专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具有深厚的人文学术传统、团结奋进的创业精神和扎实厚重的学术积淀,2011年成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2018年其“地方语言文学”学科已建设成为黑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2007年二级学科——文艺学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2年一级学科开始招生,现下设7个二级学科咨询QQ、微信:2544906,设有材料加工、制备、测试等各类实验室。学科的研究方向明确稳定,研究经费充沛,成果丰硕,是牡丹江师范学院发展态势较为良好的学科之一。物理学科在近5年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一项,参与完成国家级项目5项,主持黑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4项,自主完成及在研省级科研项目21项,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CI、EI等三大检索收录120余篇,获得省级奖励9项。
生物学学科简介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始建于1958年,经过五十余年的建设,师资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条件不断完善,设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园林和制药工程四个本科专业,7个专业方向,具有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动物学、植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5个学科方向招收研究生。生物学学科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传染病研究所建立联合培养机制。现有专任教师53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6人,博士14人,硕士33人。实验室房舍面积4699平方米,设备总价值1500余万元,设有生物显微技术、分析测试、生物工程和分子生物学四部分组成的综合实验研究平台。拥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农林鼠害防治实验室、非木质林下产品实验室)、2个省级技术工程中心(北方药食生物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食用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奖、林业部科技进步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和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等多项奖励。学院以育人为中心,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科研和实践环境。
体育学学科简介
体育科学学院目前设有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2个本科专业。2007年体育教育训练学二级学科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7年获批体育学一级学科,目前设有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4个学科方向。拥有国家级和省级教学、科研团队以及牡丹江市体育学领军团队等4个团队;拥有三门校级精品课、两门优秀课;有运动解剖、人体生理、运动生化、运动心理、运动医学、运动力学、体质分析7个实验室和2个研究所。
师资队伍由59人组成,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7人、讲师22人、助教4人;硕士生导师26人,博士7人、在读博士2人、博士后进站人员1人。已经形成了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近五年来,承担的科研课题共100项,其中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8项、厅级项目44项、校级项目44项、横向课题1项。发表文章233篇;出版专著、教材41部;获各级各类奖励300余项、科研奖励90项;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获全国高师田径运动会金牌6枚、银牌4枚、铜牌9枚,并打破运动会纪录;获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团体总分第一名,田径、健美操、武术、羽毛球等在省大学生比赛中获金牌60余枚,我校龙舟队在2014-2016年中国龙舟公开赛中分别获得第五名和第六名的佳绩。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简介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1985年开始招收专科生、1996年招收本科生、2015年开始招收专业硕士,经过37年的发展,先后培养了10454名本科毕业生和140名硕士毕业生。现有1个省级重点专业(英语)、1个省外语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英语)、1个省级教学团队(基础英语II)、3门省级精品课程(基础英语II、大学英语读写译、基础俄语)、2名省级名师、1名省级优秀教师和1名省青年翻译家,下设英语、商务英语、翻译、俄语、日语、韩语和法语7个专业。学科带头人梁中贤是二级教授、省级名师、省政府津贴获得者,东北师大兼职博士生导师和华东师大兼职教授。
外语语言文学学科下设外国文学、翻译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三个二级学科(方向)。澳大利亚文学研究是外国文学最具特色的研究领域之一,特别是关于女作家伊丽莎白﹒乔利的研究目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以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为依托,以澳中理事会的支持为基础,形成了以澳大利亚文学研究为重点,带动英、美、俄、日、韩文学研究的多元一统优势。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特色是理论上突出功能语言学、语用学的研究,应用上以语言习得、语言教学、语言测试、商务英语为特色,对国外语言学理论进行批判地吸收与应用,探索了欠发达地区英语教学模式与实践模式。翻译学强调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翻译现象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翻译理论、翻译史、翻译教育、翻译批评等,采用理论性或实证性方法对文学翻译、应用翻译、翻译能力测试等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研究方法研究不同翻译语料的能力。
数学学科简介
数学学科始建于1972年,2017年获得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设有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校级重点建设专业,金融数学专业是学校特色专业。2015年开始招收学科教学(数学)领域教育硕士研究生,数学学科现有调和分析、应用数学两个研究所;拥有省校精品课程7门,校教学团队2个,校级科研团队1个。数学学科学术队伍由33人构成咨询QQ、微信:2544906。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省级和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1篇,其中20余篇被SCI、EI收录,出版著作7部,教材5部;申请专利30余项;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和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7项。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全国教育硕士说课大赛、全国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素质大赛和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获得多项奖励。学院已形成一个富有特色的教学和科研体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提供有利的保障。
教育硕士简介
教育科学学院成立于2018年1月,前身为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目前,教育科学学院本科开设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科学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六个专业。黑龙江省基础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团队、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团队。教育硕士在教育科学学院设有3个专业方向咨询QQ、微信:2544906考试科目,详见我校招生专业目录)
(四)考生须到报考点指定的考场考试。考生入场时须接受考试安全检查。考生在每科考试开考15分钟后不得入场。初试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每科考试结束前30分钟,具体出场时间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规定,交卷出场后不得再进场续考,也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或交谈。
(五)复试时间、地点、要求等详见牡丹江师范学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复试通知。各专业的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及相关信息请到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学院网页查询。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学院网址咨询QQ、微信:2544906人民币,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每人每年九千元人民币。
同时,我校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三助一辅岗位等制度,建立了覆盖全体非定向学生的多元奖助体系,支持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业,提高硕士研究生待遇水平。具体学费标准及奖助政策将在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学院网站发布,请考生及时关注。
十、其他
(一)硕士研究生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二)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
(三)国防生和现役军人报考硕士研究生,按解放军相关规定办理。
(四)考生报考时必须填写所报考的学院、专业、研究方向、应试科目的代码及名称,并保持一致。如出现相关内容不一致,则由我校指定参加应试科目。
(五)报考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英语语种考生,除翻译硕士外,其外语考试科目均为“英语二”。
(六)未尽事宜请与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招生信息将在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学院网站公布,请考生及时查看,网址:http://yjs.mdjnu.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考研重点论坛

GMT+8, 2025-11-11 22: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