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单项选择题咨询QQ、微信:2544906。法院审理时认为,甲的行为导致经济损失数额特别巨大,应当属于“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法院对“造成严重后果的”理解属于
A、 历史解释
B、 文义解释
C、 体系解释
D、限制解释
【参考答案】B
【考查知识点】法律解释的方法
8.马克思指出咨询QQ、微信:2544906医疗费外,还主张对她因车祸向受侵害的“正常行走权”予以赔偿。关于本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李某主张的“正常行走权”属于法定权利
B、王某赔偿30万元是绝对义务的承担方式
C、李某与王某之间的侵权法律关系因王某的肇事行为而产生
D、交通出具的责任认定书是规范性法律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
13.甲、乙双方在油画买卖合同中约定咨询QQ、微信:2544906朝上都、大都所属蒙古人、色目人与汉人相犯的案件,普通司法机关无权管辖,须由专门机构审理裁决。该专门机构是
A、 理藩院
B、 大理寺
C、 宣政院
D、大宗正府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 元朝专门审理机构
41.明洪武三十一年,某省布政使上书皇帝,嘉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依照《大明律》的规定,该上书行为构成的罪名是
A、内乱
B、左官
C、奸党
D、谋大逆
【参考答案】C
【考查知识点】明朝奸党罪
42.清朝光绪年间,某官员甲因犯罪而被发配新疆,给驻防八旗官兵当差为奴。甲被判处的刑罚是
A、发遣
B、刺配
C、充军
D、流刑
【参考答案】A
【考查知识点】清朝刑罚制度
43.清末变法修律中,清廷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草案。该草案共分五编,其中由修订法律馆会同礼学馆起草的部分是
A、总则
B、债权
C、物权
D、继承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大清民律草案》内容
44.、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普通法院实行的司法审级是
A、三级两审制
B、三级三审制
C、四级两审制
D、四级三审制
【参考答案】D
【考查知识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司法审级
45.人民代表会议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渊源,该政权组织形式确立于
A、土地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参考答案】C
【参考答案】
【考查知识点】
二、多项选择题咨询QQ、微信:2544906和9万元。黄父、黄母拿到2万元补偿款后,诉诸法院,要求儿媳周某另行返还部分补偿费用于养老,法院最终判决周某给付原告1万元,并在法官后语中写到咨询QQ、微信:2544906给付黄父和黄母。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是法律文化?
【参考答案】
法律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作用下,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所创制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或者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态度、价值、信念、心理、感情、习惯以及学说理论的复合有机体。
当代中国的法律文化受到多种法律文化的影响,其中包括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法律文化。
【考查知识点】法律文化的概念、当代中国的法律文化
改法官后语反映了哪一个层面的法律文化?
该法官后语是否体现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代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结合,为什么?
68.全国人大[微博]常委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该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行为。”
请结合材料分析下列问题:
(1)行政机关的行政强制行为可能限制公民哪些宪法权利的行使?宪法对这些权利是如何规定的?
(2)为什么行政强制行为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加以规范的?
【参考答案】
(1)限制了公民的人身自由和财产权利。
我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2)根据《立法法》的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只能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制定法律规定。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只能设定法律保留以外的行政强制。而且,国务院行政法规设定行政强制必须是在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相应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前提下为之。如果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相应事项已制定了法律,而法律中没有设定行政强制,国务院的行政法规不得再增设行政强制。
69.《唐律疏议断狱律》:“诸疑罪,各依所犯,以赎论。是非之理均;或事涉疑似,傍无见证;或傍有闻证,事非疑似之类。即疑狱,法官执见不同者,得为异议,议不过三。”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问题:
(1)唐律处理疑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依照唐律的上述规定,疑罪分为哪几种情形?
(3)唐律关于法官处理疑狱的规定是什么?
(4)如何评价唐律的这一规定。
五、论述题:7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70.联系当前实际,论述现代法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
【参考答案】
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是依法办事的原则,是将国家权力的行使和社会成员的活动纳入完备的法律规则系统。法治要求“法律的统治”,意味着公权力的取得和行使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和要求,现代法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制约国家公权力的运行从而达到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实现公民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现代法治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律之上原则,权利保障原则,权利制约原则,正当程序原则。
法律之上原则是指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的法治原则,这也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根本标志,是法治的首要条件。
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和有效的制约,这是法治国家权力结构的基本问题。
权力保障原则是指法治国家要实现尊重和保障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权利义务相一致的价值目标。
正当程序原则是指任何公权力的行使必须经过正当的程序以确保结果的公正,具体包括回避制度和程序公正。
【考查知识点】法治的内涵、法治国家与法治的基本原则、法的价值、法治国家的标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