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好一堂课的几个原理”“第二课堂与竞争力塑造”“学习的科学”这些看似中小学老师教研的题目,听众都是高校院系负责人和一线教师。
7月20日~21日,第二届未来计算机教育峰会(FCES)在南京举行,参会者既有国内各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院院长、主管教学的副院长、系主任以及一线教师等,还有一些企业界的代表,大家认认真真地对如何做好计算机专业教学进行了两天的研讨。
“虽然强调大学的竞争力在本科教育,但是讨论如何教学的会还是很少的。特别是理工类的大学教师,平时参加的都是学术会议。”高校老师的这番话能代表很多教师的心声。
“技术不行是因为教育不行”
“最近有点郁闷,心情不愉快。”会议开幕式上,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秘书长杜子德第一句话就让会场鸦雀无声,他说最近看到的一些事情,发现了原因所在,“说明我们技术不行是人不行,人不行是教育不行,在座的都是搞教育的,我们有责任。”
他所说的“一些事情”是指因为缺乏核心技术,计算机相关行业和企业受制于人。据了解,我国目前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校有千所左右,3000多个专业点,每年有几十万名毕业生,但杜子德认为,我们的计算机教育问题还很多。原因有多方面,具体到高校,主要是方法不对,另外就是不用心,本来教师和教授都是以教为主,但是上课不用心,不把教课当回事。
杜子德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咨询QQ、微信:2544906教授认为现在一些学科,比如计算机学科基本上跟国外大学接轨了,但是教学计划的逻辑性不强,实施过程不理想,我们的学生入门时比国外的学生优秀,但是输出时没有国外大学的好。
他认为目前大学各专业教师,基本上都没有受过教育学的训练,工科教师也没有真正接受过严苛的工程训练,所以还是要对老师进行培训。
本科教育需要深刻变革
“教学与科研,绝对是相互促进的。”对于很多年轻教师反映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何炎武观点明确:“从事科研活动至少可以促进我们对学科发展的理解,获取更新更多的知识,带领学生进入自己的课题组实验室,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可以进一步因材施教。”
北京大学教授李文新说:“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首先应该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所建树,这样才知道自己要教什么。”
“要教的东西,要完全深入理解,我其实怀疑很多大学的老师对自己教的内容不是很理解,这样不管我们讲再多的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和技巧,都不可能把课教好。”清华大学陈文光教授同时也提出,年轻教师也不用为了科研而做科研,最重要的是上好课。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傲英在题为“互联网时代的计算机本科教育”中提出,互联网改变了世界,数据成为新动源,这种新动源就像当年电的发明,再全用蒸汽机那套就不对了,“所以信息化进入了新时代,所有的应用都是数据驱动的应用,计算机本科教育需要深刻的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