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哲学系研究生导师郝长墀介绍如下:
姓名:郝长墀性别:男职称:教授是否在职:是所在学科:外国哲学邮箱地址:changchi_hao@whu.edu.cn简 介
郝长墀,河南新乡市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2007-)、珞珈学者特聘教授(2008-2015)、博士生导师(2004-)。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学术兼职包括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编委,武汉大学克雷茨曼道德与信念研究所所长等。2013-2016年4年期间曾任哲学学院副院长和《哲学评论》主编。哲学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2014年6月至今)。
在武汉大学哲学系获得学士学位后,到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骨伤学院(后合并到北京中医药大学)教书,1995年获得美国Fordham University哲学系全额奖学金资助,攻读硕士、博士学位。2006年9月至2007年6月在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作访问学者,2006年11月-12月访问哈佛大学的The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World Religions,2007年7月至2008年5月在Baylor University哲学系做博士后研究,期间还给Baylor学生讲授中国先秦哲学,2006年10月在Western Kentucky University讲学,2008年3月在West Chester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讲学。
2002年5月起在武汉大学哲学系任教。2002年10月至2006年7月,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负责中西比较哲学试验班、比较哲学国际班管理工作,任比较哲学教研室主任。曾经是中哲教研室、宗教学系成员,目前在西哲教研室,从2013年至2016年底兼任哲学学院副院长,参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研究生教育、外事工作等方面工作。
曾为American Catholic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等英文哲学期刊做匿名评审。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
现象学、当代法国哲学、政治哲学、比较哲学开设课程
本科生《当代法国哲学》,研究生:《当代西方哲学前沿》;《现象学专题》;《欧陆哲学原著》;《胡塞尔研究》;《海德格尔研究》主要论著或代表作
(一)著作(专著、编著、译著):
1, 《皮尔士》,2003(平装本),2014(精装),译者,中华书局2,《韦斯特法尔:新康德主义哲学》,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3,《政治与人:先秦政治哲学的三个维度》,专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英文书评:Dao: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Vol. 12, No. 3, 2013;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China, Vol. 8, No.4, 2013)4、《科学与宗教的对话》,合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5,《解释学、现象学与宗教哲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6、《西方哲学史》,第七版,参译,中华书局2005年7、Wu-Wei and the Question of the Other ,Ann Arbor, Michigan: UMI, 2002, ISBN: 0-493-50229-7
(二)辑刊编辑:
1,《哲学评论》第11辑,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2,《哲学评论》第12辑,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3,《哲学评论》第13辑 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4,《哲学评论》第14辑,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5,《哲学评论》第15辑,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6,《哲学评论》第16辑,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7, 《哲学评论》第17辑,主编,陈江进执行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8,《哲学评论》第18辑,主编,杨云飞执行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9,《哲学评论》地19辑,主编,陈江进执行主编,中国社科出版社,2017
(三)代表性论文
英文论文
1,"Wu-wei and the Decentering of the Subject in Lao-Zhuang: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in the Philosophy of Religion",International Philosophical Quarterly(2006), Vol. 46, Issue 4, pp. 445-457;2,"Relativity of the Human World and Dao in Lao-Zhuang",Asian Philosophy(2005),Vol. 15, No.3, pp. 265-280;3 “Is Mo-zi a Utilitarian Philosopher?”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2006), Vol. 1, Issue 3, pp. 382-400;4, “Lao-Zhuang and St. Augustine on the Issue of Suspension”,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6 (1), 75-995,On the “Theological Turn” in French Phenomenology,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Vol. 8, No. 3, 2013, 428--2506, “Christianity and Confucianism: Incompatibility and Respect for Difference,”
法文论文
La science et la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