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研究生导师薛林平介绍如下咨询QQ、微信:2544906素初步研究,主持;(10)辽宁省住建厅课题:辽宁省传统村落调查,主持;(11)山西省住建厅课题:山西省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性建设项目规划,主持;(12)山西省住建厅课题:晋东南传统村落调查研究,主持;(13)山西省住建厅课题:晋北地区传统村落调查研究,主持;(14)山西省住建厅课题:山西传统建筑解析和传承研究,主持;(15)山西省住建厅课题:晋中地区传统村落调查研究,主持;(16)北京市农委课题:北京传统村落图册编制,主持;(17)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国近代剧场建筑研究,主持;(18)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国近代火车站建筑研究,主持;(19)山西省建设厅:山西省风景名胜区调查研究,主持;
横向课题(2005~2017年):
共主持规划设计项目90余项,部分如下:
(1)襄汾县丁村历史文化名村研究,2013年,主持;(2)阳城县上庄历史文化名村修复模式研究,2013年,主持;(3)煤层气开采对碛口风景名胜区的景观影响评价,2012年,主持;(4)陵川县王莽岭风景名胜区资源评价,2012年,主持;(5)太原市汾河水库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2年,主持 ;(6)太原市晋祠—天龙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2年,主持(7)山西省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性建设项目规划,2012年,主持;(8)交城县卦山风景名胜区资源评价,2012年,主持;(9)太原市崛围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2年,主持;(10)襄汾县汾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研究,2012年,主持;(11)山西省泽州县西黄石历史文化名村更新设计,2011年,主持;(12)大同市新荣区德胜堡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研究,主持;(13)长治市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研究,2011-10-01--2012-05-31,主持(14)泽州县大阳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和总体规划研究,2011年,主持;(15)李家山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保护项目规划,2010年,主持;(16)宁武县王化沟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更新设计,2009年,主持;(16)沁水县湘峪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更新设计,2009年,主持;(17)泽州县西黄石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研究,2009年,主持 ;(18)山西省沁水县郭壁和窦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研究,2007年,主持;(19)山西省阳泉市小河村保护规划研究,2006年,主持;
论文著作及作品
论文(2007~至今)
(64)薛林平、郑旭.山西云丘山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研究[J].中国名城,2018(02);(63)朱宗周、马頔瑄、薛林平.平定县传统民居的院落空间和文化调查[J].华中建筑,2017(11);(62)贾梦涵、欧阳玉歆、薛林平.中国近代火车站之天津西站研究[J].建筑师,2017(05);(61)朱宗周、薛林、马頔瑄.手绘乡土建筑营造技艺——以平定县传统锢窑为例[J].古建园林技术,2017(03);(60)王鑫、薛林平.晋中地区传统村落的民居形态及其演化模式浅析[J]. 新建筑,2017(03);(59)郑旭、薛林平. 灵石县冷泉古村传统民居研究[J]. 华中建筑,2016(08);(58)薛林平、朱宗周、马頔瑄. 平定县南庄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研究[J]. 华中建筑,2016(04);(57)薛林平、闫庆、郑旭. 中国近代火车站之胶济铁路济南站研究. 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十).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56)王勤熙、薛林平、王鑫. 太谷县北洸村传统民居空间形态浅析[J]. 华中建筑,2015(11);(55)薛林平、吕灏冉、李加丽. 北京门头沟区千军台传统村落研究[J]. 华中建筑,2015(06);(54)Wangxin,xuelinping,Unmanned Digital Aerial Photography Approach to Con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Shanxi Villages, EAAC2015:Practice in History and History in Practice;(53)薛林平、李博君、包涵. 北京门头沟区琉璃渠传统村落研究[J]. 华中建筑,2014(09);(52)薛林平. 北京市延庆县榆林堡研究[J]. 中国名城,2014(09);(51)薛林平、周詹妮、郑钰鋆. 北京密云县古北口历史文化名镇研究[J]. 北京规划建设,2014(04);(50)薛林平、张稣源.山西省沁水县湘峪古村的民居建筑研究[J]. 华中建筑,2014(06);(49)薛林平、周烨. 中国近代火车站之塘沽南站建筑研究. 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九).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48)薛林平、王新. 上海大光明大戏院建筑研究[J]. 华中建筑,2014(05);(47)薛林平、黄斯聪. 上海南京大戏院建筑研究[J]. 华中建筑,2014(04);(46)薛林平、兰棋. 上海兰心大戏院建筑研究[J]. 华中建筑,2014(03);(45)薛林平、李雪婷、杜云鹤. 北京门头沟区碣石古村落研究[J]. 小城镇建设,2014(01);(44)薛林平、杨光. 山西省沁水县湘峪古村的空间格局研究[J]. 中国名城,2013(11);(43)薛林平、侯磊,天津中国大戏院建筑研究,华中建筑,2013(10)(42)薛林平、杨光,山西省沁水县湘峪古村的空间格局研究,中国名城,2013(11);(41)薛林平、丁园园,上海金城大戏院(现黄埔剧院)建筑研究,华中建筑,2013(4);(40)薛林平、董竞瑶,大阳古镇的民居建筑研究,华中建筑,2013(3);(39)薛林平、马小莉、李成,西湾古村的民居建筑研究,华中建筑,2013(2);(38)薛林平、石玉,中国近代火车站之静海站研究,华中建筑,2012(3):P163~169;(37)薛林平、李杨,武汉大智门火车站建筑研究,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8),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36)薛林平、徐璐思,中国近代火车站之哈尔滨香坊火车站研究,华中建筑,2011(12):P150~153;(35)薛林平、贾秀娟,中国近代火车站之沈阳东站研究,华中建筑,2011(11): P 118~124;(34)薛林平、石玉,中国近代火车站之沈阳老北站研究,华中建筑,2011(10): P111~115;(33)薛林平、于代宗,中国近代火车站之津浦铁路济南站建筑研究,2011年世界建筑史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32)薛林平、徐璐思,中国近代火车站之哈尔滨老站建筑研究,华中建筑,2011年第9期(31)薛林平、陈海霞、夏渤洋,官沟古村的民居建筑研究,华中建筑,2011年第8期,第115~123页;(30)薛林平、梁双、温雪莹,师家沟古村空间模式研究,中国名城,2011年第4期,68~72页(29)薛林平、张哲、孟璠磊,沁河中游传统聚落研究:以山西省泽州县西黄石古村为例,中国名城,2011年第1期,66~72页(28)薛林平,沁河中游民居的墀头装饰艺术,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0年第6期(27)刘捷、薛林平,沁河中游民居的门枕石装饰艺术,华中建筑,2010年第8期(26)薛林平、孟璠磊、赖钰辰,沁河中游传统民居研究:以山西省泽州县西黄石古村为例,华中建筑,2010年第9期(25)任丛丛、毕毅、薛林平,窦庄古村空间结构与形态初探,华中建筑,2010年第5期(24)姜忆南、薛林平、王力恒,历史型城中村的发展策略初探:以大阳泉历史文化区域为例,北京规划建设,2010年第3期(23)畅月萍、李志新、薛林平,山西商道型古村镇的保护与利用模式探究,小城镇建设,2010年4期(22)薛林平、刘思齐、刘冬贺,沁河中游传统聚落空间格局研究:以山西省高平市大周古村为例,中国名城,2010年第10期(21)薛林平,上海清代晚期戏园研究,华中建筑,2009年第1期(20)薛林平,湖南传统戏场建筑研究,华中建筑,2009年第2期(19)薛林平,试论北京清代戏园建筑与文化,华中建筑,2009年第3期(18)薛林平,北京清代会馆戏场建筑研究,华中建筑,2009年第7期(17)薛林平,山东清代戏场建筑研究,华中建筑,2009年第9期(16)薛林平,山西传统民居的墀头装饰艺术:以山西阳泉市大阳泉古村落墀头装饰艺术为例,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09年11期(15)薛林平,沁河中游民居中的墀头装饰艺术,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0年第5期。(14)薛林平,北京清代会馆戏场建筑研究,华中建筑,2009年第7期(13)薛林平,北京清代皇家戏场建筑研究,华中建筑,2008年第4期(12)薛林平、刘烨,山西民居中的墀头装饰艺术,装饰,2008年第5期(11)薛林平、王鑫,山西民居中的照壁装饰艺术,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08年第6期(10)薛林平,江苏清代戏场建筑研究,华中建筑,2008年第7期(9)薛林平,浙江传统祠堂戏场建筑研究,华中建筑,2008年第8期(8)薛林平,中国传统戏台中的藻井装饰艺术,装饰,2008年第11期(7)薛林平,中国传统戏台中的匾额艺术,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08年第11期(6)薛林平,陕西传统戏场建筑研究,华中建筑,2008年第12期(5)薛林平,北京民国时期的剧场建筑,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4)薛林平、王力恒,上庄古村落的空间格局研究,建筑历史与理论第9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3)薛林平、刘捷,黄土高原上传统山地窑居村落的杰出之作——山西汾西县师家沟古村落,华中建筑,2007年第7期(2)薛林平,安徽传统戏场建筑研究,华中建筑,2007年第8期(1)薛林平,河南清代戏场建筑研究,华中建筑,2007年第10期
著作(2005~至今)
(33)薛林平著,建筑遗产保护概论(第2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年;(32)薛林平、潘曦、王鑫著,美丽乡愁:中国传统村落(“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年;(31)薛林平、郑旭、翟宇翔、杨小虎著,冷泉古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年;(30)薛林平、包涵、李博君、郭创、王博凯、石玉著,西文兴古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年;(29)薛林平、梁振昱、刘好华、杨小虎、刘捷著,夏门古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年;(28)薛林平等著,中国传统村落(第1辑):北京传统村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年;(27)薛林平、曾宸、王爽、范玮暐、孙荣鑫、于丽萍等,光村古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年;(26)薛林平、杨光、高亚奇、张稣源、于丽萍著,湘峪古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年;(25)薛林平、王潇、黎源、梁淇淇、于丽萍著,石淙头古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年;(24)薛林平、常磊、付芳宇、凌苏扬、于丽萍、刘南甫著,周村古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年;(23)薛林平、罗腾杰、雷雪璨、于丽萍、李杨著,汾城古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年;(22)薛林平著,建筑遗产保护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21)薛林平、陈璐、王怡博、于丽萍著,李家山古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20)薛林平、李成、马小丽、于丽萍著,西湾古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19)薛林平、侯磊、万千、于丽萍著,得胜古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18)薛林平、李迅、董竞瑶、刘吉利、李天任、于丽萍著,太阳古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17)山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编,薛林文著文/摄影,山西风景名胜,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16)薛林平、石越、白茹、于代宗、于丽萍、李家琪著,娘子关古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15)薛林平、陈海霞、高蕊馨、夏渤洋、张夏华著,官沟古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14)薛林平、温雪莹、梁双、石伟、于丽萍著,师家沟古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13)薛林平、刘冬贺、刘思齐、邱诗南、于丽萍著,大周古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12)薛林平、赖钰辰、孟璠磊、于丽萍、张哲著,西黄石古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11)薛林平、石玉、于丽萍、王倩著,东沟古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10)薛林平、谢凌、宋彦、于丽萍、王力恒著,大阳泉古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9)薛林平、任丛丛、毕毅、于丽萍著,窦庄古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8)薛林平、李志新、归小杨、于丽萍、韩伟著,小河古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7)薛林平、刘烨、王鑫、王力恒、于丽萍、欧曼著,上庄古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6)晋城市建设局主编,薛林平著文/摄影,晋城古村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5)薛林平著,中国传统剧场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4)山西建设厅主编,薛林文著文/摄影,山西古村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3)薛林平编著,中国道教建筑之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2)薛林平编著,中国佛教建筑之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1)薛林平、王季卿著,山西传统戏场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指导研究生情况
2009级 李志新、张 宁(注:张宁为和夏海山教授联合指导)2010级 石 玉、于代宗2011级 侯 磊、李杨2012级 赵 娜、刘好华2013级 朱宗周、张嘉琦2014级 王勤熙、郑旭2015级 武晓宇、韩丽君2016级 张艳华、李瑞琪2017级 戴祥、沈洋
获得荣誉
(8)2010年,获北京交通大学“青年科技之星”(7)2009年,张红卫、薛林平指导的王金、李志新、孙碧波的“景观重生”获“第五届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优秀奖”(6)2009年,获北京交通大学“五四”奖章。同年,入选北京交通大学红果园 “双百”人才培育计划人选。(5)2007年,主持的“沁水县窦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三等奖。(4)2007年,主持完成的“山西古村镇普查”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三等奖”。(3)2007年,主持的“山西省阳泉市小河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二等奖、山西省2008年度省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2)2008年,薛林平、韩林飞指导的周泽渥同学的作品获“第6届Revit杯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观摩展优秀奖”(1)2005年,王岚、薛林平、张红卫指导的吴薇同学的作品获“第一届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二等奖”
团体兼职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传统民居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传统民居工作组 副组长(3)山西省传统村落和民居保护专家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4)山西省传统村落和民居保护工作组 常务副组长(5)山西省文物局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专家组成员(6)北京市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