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导师详细信息
| 导师姓名: | 马履一 | 照片 | | 性别咨询QQ、微信:2544906的北京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以成为政府文件下发)、首都西北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整治规划北京部分,以及怀柔、房山、门头沟、密云和顺义等5个京郊区县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这些规划现已全面实。多年来在火灾区森林资源恢复、林地土壤水分运动、水源保护林树种选择及其林分结构、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北京市计委主持编写投资数百亿元的北京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首都西北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整治规划北京部分,以及5个京郊区县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这些规划现已全面实施。 研究生教育理论研究咨询QQ、微信:2544906)。 4.北京市科技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咨询QQ、微信:2544906)。 5.国家林业局项目:承德地区容器苗基质成分与配方筛选(主持,起止时间2008-2009,项目经费咨询QQ、微信:2544906)。 6.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人工绿洲建设盐碱地改良与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第四专题”(主持,起止时间咨询QQ、微信:2544906)。 7.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项目培育资金项目咨询QQ、微信:2544906)。 9.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北京城市绿地水分经济生态的研究”(主持,项目号咨询QQ、微信:2544906)。 10.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城市绿化树种耗水特性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主持,项目号咨询QQ、微信:2544906)。 11.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 “林业协调发展与区域化布局”(主持,起止时间咨询QQ、微信:2544906)。 12.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北京市主要造林树种耗水调控机理研究”(主持,项目号咨询QQ、微信:2544906)。 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水源保护林主要造林树种耗水特性与耗水调控机制的研究”(主持,项目号咨询QQ、微信:2544906)。 14.国家、北京市林业局课题“北京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研究与示范”(主持,项目号咨询QQ、微信:2544906)。 15.北京市林业局课题生态垫在北京地风沙区造林中的应用,主持,起止时间2002,项目经费咨询QQ、微信:2544906)。 16.北京市林业局课题北京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主持,起止时间2002,项目经费咨询QQ、微信:2544906)。 17.“863”计划北方半干旱都市绿地灌溉区节水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参与)。 18.“十五”攻关课题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华北石质山地植被恢复与复合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参与)。 19.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咨询QQ、微信:2544906。 20.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咨询QQ、微信:2544906。 21.北京教委产学研项目北京市生态公益林质量提升关键技术研究,2009-2012,300万。 22.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咨询QQ、微信:2544906。 23.林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森林生长收获预测及抚育决策管理技术示范推广,2011-2013,35万。 24.北京市科委项目咨询QQ、微信:2544906宝枫生长旺季树干液流的动态及影响因素.生态学杂志,2006,25(3)咨询QQ、微信:2544906宝枫等3个树种枝干水容特征.中南林学院学报,2006,26(4)咨询QQ、微信:2544906宝枫树干液流的时空变异性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12 (增刊2):12-18. 90.马履一,王希群.生长空间竞争指数及其在油松,侧柏种内竞争中的应用研究.生态科学,2006,25(5):385-389. 91.董琼,马履一,刘春.云南通海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西南林学院学报,2006,26(5):28-32. 92.王希群,马履一.油松侧柏种内竞争特点的对比研究.生态科学,2006,25(6):481-484. 93.奚如春,马履一,樊敏等.油松枝干水容特征及其对蒸腾耗水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1):160-165. 94.许景伟,李传荣,马履一等.沿海防护林造林树种抗旱性的比较,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1):166-170. 95.王希群,马履一,胡涌等.水杉种苗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碑.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34-37. 96.王希群,马履一,林平.北京低山油松林,侧柏林,栎类块状镶嵌混交经营模式的研究.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22(2):164-168. 97.童方平,方伟,马履一,宋庆安,龙应忠,吴际友,易霭琴,程勇.水分胁迫下湿地松优良半同胞家系的光合特性响应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2):32-36 98.王罗荣,马履一,王希群等.红花玉兰播种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浙江林学院学报,2007,24(2):242-246. 99.芮飞燕,彭祚登,马履一等.北京4个玉兰种花旗物侯观测及其分析.湖南林业科技,2007,34(2):6-8. 100.马履一,李春义,王希群等.不同强度间伐对北京山区油松生长及其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林业科学,2007,43(5):1-9 101.李春义,马履一,王希群等.抚育间伐对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林下生物多样性的短期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3):60-66. 102.王希群,马履一,陈发菊,郭保香.贾文治《神农架探察报告》,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6(2):25-47. 103.王希群,马履一,陈发菊等.中国现代科学史上的一次科学考察壮举—记20世纪40年代首次对湖北神农架的探察.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6(2):48-53. 104.芮飞燕,马履一,彭祚登等.红花玉兰等5个玉兰种花粉形态观察及分类学意义.植物研究,2007,37(4):393-397. 105.李丽平,马履一,王瑞辉等.北京市3种园林绿化灌木树种的耗水特性.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27(2):44-47. 106.徐军亮,高甲荣,马履一等.密云县潮关西沟林场立地分类初探.现代林业研究,2007,1(2):13-16. 107.刘平,马履一,段颉等.森林动态计算机模拟模型研究.世界林业研究,2007,20(3):45-50. 108.罗云深,刘平,马履一.使用VC利用DOM和Script组件构建回归模型解释器.农业网络信息,2007(8):30-32 109.童方平,方伟,马履一等.湿地松优良半同胞家系保护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中国农学通报,2007(8):102-107 110.王瑞辉,马履一.奚如春、樊敏、李丽平.北京4种常见园林植物的水分分级管理,林业科学,2007,43(9):18-22. 111.许景伟,马履一,李传荣等.试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理念和发展趋向.山东林业科技,2007(4):97-100. 112.董琼,马履一,刘春.高原湖泊杞麓湖森林土壤肥力特征分析.西南林学院学报,2007,27(4):13-15. 113.许景伟,马履一,李传荣等.论沿海防护林体系构建基础理论和经营模式.防护林科技,2007(6):40-43 114.贺随超,马履一,陈发菊.红花玉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初探.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2):2421-2428. 115.李成茂,马履一.加快区域化森林培育,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第七届全国森林培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28(增刊1):39-43. 116.繁敏,马履一,王瑞辉.刺槐春夏季树干液流变化规律.林业科学,2008,44(1):41-45. 117.徐昕,马履一,李春义.间伐措施对北京山区幼龄侧柏人工林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短期影响.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1):51-52,57 118.梁君瑛,周金星,马履一,周泽福.水分胁迫下实生桑苗光合特性的研究.河北林果研究,2008(1):1-5 119.刘平,马履一,贾黎明等.油松林木枯损率模型研究,林业资源管理,2008,2:51-56. 120.贺随超,马履一.红花玉兰与玉兰亚属几个种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植物研究,2008,28(3):288-292. 121.胡启鹏,郭志华,李春燕,马履一.植物表形可塑性对非生物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进展.林业科学,2008,44(5):135-142. 122.贾忠奎,马履一,张林玉等.白云杉种源早期选择研究.种子,2008(5):1-5 123.贾忠奎,马履一,郝亦荣.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柠条不同配置方式生物产量及经济价值预估.林业实用技术,2008(7):13-15. 124.贾忠奎,管玄玄,郝跃,马履一.玉兰亚属植物种子预处理及播种技术研究进展.林业实用技术,2009(1):3-6. 125.贾忠奎,郝亦荣,马履一.黑云杉种源早期选择研究.种子,2008(8):1-6. 126.Ying-Bao SUN,Lü-Yi MA,Hai-Ning QIN.A brief history of botanical scientific illustration in China.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2008,46(5):772–784(SCI收录) 127.车文瑞,马履一,王瑞辉等.北京3个园林观赏树种苗木耗水特性初探.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25(5):609-613 128.徐军亮,土壤温度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树干液流活动的影响.生态学报,马履一.2008,21(11):1-6 129.胡启鹏,郭志华,李春燕,马履一.不同光环境下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和落叶阔叶树种幼苗的叶形态和光合生理特征.生态学报,2008,28(7):3262-3270. 130.周金池,马履一,王学勇,马增旺.河北省平山县刺槐造林保水剂施用效果研究.水土保持通报,2008(4):70-74. 131.刘平,马履一,贾黎明等.油松、侧柏人工林树冠率的Weibull分布及动态预测.福建林业科技,2008(9):19-26. 132.刘平,马履一,贾黎明,王玉涛.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人工林树冠率的Weibull分布及动态预测.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6):194-198. 133.王瑞辉,马履一.北京7种园林植物及典型配置绿地用水量测算.林业科学,2008(10):63-68. 134.张玉钧,马履一,王希群等.水杉在日本的引种保护及其社会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 ,7(4):17~22. 135.孙英宝,马履一,傅德志.胡先驌的《任豆歌》-简介冯澄如绘画《任公豆图》.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9, 2(2):225~231. 136.段劼,马履一,贾黎明.北京低山地区油松人工林地立地指数表的编制及应用.林业科学,2009,45(3):7~12. 137.贾芳,马履一.间伐对北京山区油松幼龄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特邀报告集.2009,85~91. 138.段劼,马履一,贾黎明等.抚育间伐对侧柏人工林及林下植被生长的影响.生态学报,2010,1431~1441. 139.谭晓红,彭祚登,贾忠奎,马履一等.不同刺槐品种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 ,3(2).64~68 140.马晨,马履一,刘太祥等.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10,23(2):28~32. 141.周源,马履一.华北平原主要造林树种107杨扦插苗夏季茎流及耗水特性.浙江林学院学报,2010,27(3):391~397. 142.杨静怡,马履一,贾忠奎.宜居城市绿化概述.中国城市林业,2010 8(2):34~36. 143.王利军,陈海霞,马履一,彭祚登.栽植密度对沙枣幼苗生长的影响.林业科技开发,2010,24(4):109-113 144.左海军,张奇,马履一等.不同种植方式下农田渗漏水硝态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水土保持学报,2010,24(5):174-179. 145.贺窑青,马履一,桑子阳.红花玉兰花色形成的初步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10.30(11):2252-2257. 146.孙英宝,胡综刚,马履一,冯澄如与生物绘画,广西植物学报,2010,30(2):152-154. 147.刘平,马履一,王玉涛等.油松中幼人工林单木胸径生长模型研究.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9,40(4):197-201. 148.刘平,马履一,贾黎明等.油松、侧柏树冠复合指标模型的建立及其对林分健康性的评价.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7(3):32-35. 149. 刘平,王玉涛,马履一等. 油松人工林林分生长过程动态预测及检验[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1):40-43. 150. 段劼, 马履一, 贾黎明等. 北京地区侧柏人工林密度效应研究. 生态学报, 2010, 30(12):3206-3214. 151. 段劼, 马履一, 薛康, 王金增, 丁向阳, 张博. 北京地区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人工林单木胸径生长模型的研究.林业资源管理, 2010,(2): 62-68. 152. 段劼, 马履一, 贾忠奎, 公宁宁, 车文瑞. 抚育强度对侧柏人工林林下植物生长的影响.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0(5):128-135. 153. 段劼, 马履一, 张萍, 贾芳, 王利军. 不同立地侧柏林下植被与水源涵养能力的关系.湖北农业科学, 2009, (2): 330-333. 154. 段劼, 吕巍, 马履一, 林平, 怀慧明. 北京市侧柏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安徽农业科学, 2009, (9): 4956-4958. 155. 段劼, 马履一, 车文瑞, 公宁宁, 王璞. 美国的森林生长与收获混合模拟系统.河北林果研究, 2010, (1): 13-18. 156. 公宁宁, 马履一, 贾黎明等. 不同林分密度和立地对北京山区油松人工林树冠的影响.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0(5): 9-12. 157. 公宁宁, 马履一, 贾黎明, 段劼. 林分密度和立地对北京山区油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辽宁林业科技, 2010(2): 11-14. 158. Jie DUAN, Luyi MA, Liming JIA, et al. Tree Richness and Climatic Dominance in Different Districts of Beijing City, China.Notulae Botanicae Horti Agrobotanici Cluj-Napoca, 38(1), 262 - 265(SCI收录) 159. Gao Weidong, Ma luyi, et al.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P.×euramericana cv. "74/76"seedlings in response to soil water content. ICCASM IEEE出版(EI收录) 160. Gao Weidong, Ma luyi,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GRNN and BP Neural Network for the prediction of populous (P.×euramericana cv. "74/76" )seedlings water consumption. ICACTE IEEE出版(EI收录) 161. Hongxu Wei, Chengyang Xu, Lvyi Ma, Lini Jiang, Yuan Chai, Zhongkui Jia. Leaching of mineral nitrogen and available phosphorus during culture of bareroot Larix olgensis seedlings under native fertilizer management in North-eastern China. ICEET 2010. (EI收录) 162. 贾忠奎,郝亦荣,马履一. 抚育对北京山区油松侧柏人工林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 林业实用技术,2010(1):3-5. 163. 梁大伟,马履一,贾忠奎. 自然降温对红花玉兰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10(2): 23-26. 164. 谭晓红,彭祚登,贾忠奎,马履一. 不同刺槐品种光合光响应曲线的温度效应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0(2): 24-28. 165. 刘健,马履一,贾忠奎,张田田,于航. 苗圃潮土氮肥淋溶特征.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0(5): 71-73. 166. 左海军,马履一,王梓,刘健,马晨. 苗木施肥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世界林业研究, 2010(3): 39-43. 167. 怀慧明,贾忠奎,马履一,许昊. 北京地区红花玉兰幼苗物候观测研究. 北方园艺, 2010(11): 101-104. 168. 杨静怡,马履一,贾忠奎. 古都北京的古树概述. 北方园艺, 2010(13): 110-113. 169. 杨静怡,马履一,贾忠奎.宜居城市绿化概述.中国城市林业.2010(2)34-36. 170. 王娟,马履一,王新杰,刘俊,张文娟,万威. 北京城区公园绿地景观格局研究.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0(4),195-199. 171. 毛海颖;马履一;贾忠奎;王璞;马晨. 气候因素对栓皮栎容器苗耗水规律的影响.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0(7): 25-28. 172. Wang Zi, Ma Luyi, et al. Current status of poplar for phytoremediation. published by IEEE and Borrego press,serached by Ei Compendex and ISI Proceeding(EI收录) 173. 左海军,马履一,王梓,刘健,马晨等.林木营养诊断与林地施肥研究综述. 云南林学院学报, 2010,30(6): 78-82. 174. 孙宇,李国雷,刘勇,马履一等.水施磷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和磷吸收的影响.浙江农林大学报,2011,28(3):219~226. 175. 桑子阳,马履一,陈方菊.干旱胁迫对红花玉兰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西北植物学报,2011,31(1):109~115. 176. 徐庆华,刘勇,马履一,贾忠奎,李友安.不同田间灌溉处理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影响研究.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5):77-81 177. 徐庆华,刘勇,马履一,贾忠奎,丰庆荣.不同播种覆盖物对种子出苗率和土壤蒸发量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5):149-152 178. 孙一,马履一,贾忠奎,杨自立,邓坦.欧美107杨砂培扦插苗对指数施肥的响应.浙江林业科技.2010(6) 179. 王梓,马履一,贾忠奎等,一年生欧美107杨地上生物量水肥耦合效应[[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3),49-52. 180.杨静怡,杨军,马履一,贾忠奎.中国城市绿化评价系统比较分析.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1,24(4):13-16 181.康瑶瑶,刘勇,李国雷,马履一,贾忠奎,姜长吉,刘福森,李学莲.失水胁迫对长白落叶松播种苗移栽期活力的影响.林业科学.2011,47(6),187-193. 182.张博,马履一,贾忠奎*,贾黎明,李佳,王伟.北京地区低价值林改造浅谈.北方园艺.2011(1):225-227. 183. 孙宇,李国雷,刘勇,马履一,贾忠奎,祝燕.磷肥施用方式对长白落叶松播种苗生长的影响.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5(5),16-20. 184. 杨自立,马履一,贾忠奎,王梓.不同供氮水平对栓皮栎播种苗光响应曲线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3(5):56-60. 185. 王晓玲,马履一,贾忠奎,等.红花玉兰研究进展.北方园艺.2011(16):202-205. 186. 孙慧彦,刘勇,马履一,贾忠奎等.氮磷供给对长白落叶松苗木质量的影响.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3),58-62. 187. 刘平,马履一,贾黎明等. 北京低山油松人工林径阶结构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1,33(3):57-63. 188. 卞斐,刘勇,马履一等. 北京市森林公园游憩带空间特征分析.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1,26(3):204~208. 189. 张博,马履一,刘太祥等.曹妃甸盐土快速高效改良效果初探.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161~162. 190. 桑子阳,马履一,陈发菊. 干旱胁迫对红花玉兰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2011,31(1):109~115. 191. 傅大立,刘梦培,傅建敏,田敏,马履一等. 华仁杏种级分类地位的SSR分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1,31(3):60~164. 192. 魏红旭,徐程扬,马履一等. 缓释肥和有机肥对长白落叶松容器苗养分库构建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2011, 22( 7): 1731- 1736. 193. 何彦峰,彭祚登,马履一. 黄土丘陵沟壑区刺槐能源林造林试验研究. 林业实用技术,2011(2):13~15. 194. 付瑞,郭素娟,马履一. 茵根化栓皮栎苗木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的形态和生理响应.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1,26(2):101~104. 195. 祝燕,马履一,刘勇等. 控释氮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5(1):25~28. 196. 孙宇,刘勇,李国雷,马履一. 磷肥施肥方式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1,39(1):24~27. 197. 康瑶瑶,刘勇,马履一. 施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养分库氮磷吸收及利用的影响.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1,33(2):31~36. 198. 孙宇,李国雷,刘勇,马履一等. 水施磷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和磷吸收的影响.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28(2):219~226. 199. 桑子阳,马履一,陈发菊. 五峰红花玉兰种质资源保护现状与开发利用对策. 河北农业科学, 2011,50(8):1564~1568. 200. 王西洋,马履一,贾忠奎等.森林经营措施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机理.世界林业研究.2012(1):7~12. 201. 段劼,马履一,贾黎明等.北京地区油松人工林树冠竞争因子的测算与分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3):14~18. 202.贾忠奎,温志勇,贾芳等.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对抚育间伐的响应.水土保持学报,2012(1):62~71. 203.左海军,马履一,王彦辉等.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苗圃潮土硝态氮垂向运移特征.水土保持学报,2012(4):89~94. 204.王梓, 马履一, 贾忠奎等.滴灌下欧美107 杨苗高水肥耦合效应.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2,29(1):29~34. 205.王伟,马履一,贾忠奎等.河北平泉地区油松人工林生长过程的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6(6):13~17. 206.陈 雪,马履一,贾忠奎等.间伐对森林土壤影响的研究进展.中国水土保持,2012(9):60~63. 207.段劼,陈婧,马履一等.木本油料树种中国黄连木研究进展.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17(6):171~177. 208.王璞, 段劼, 马履一等.森林生长与收获模型国内外研究进展.广东农业科学,2012(17):173~177. 209.杨自立,马履一,贾忠奎等.栓皮栎播种苗年生长动态.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5):9~12. 210.敖妍,段劼,于海燕等.文冠果研究进展.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17(6):197~206. 211.朱仲龙、贾忠奎,马履一等.休眠前期玉兰树干液流的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应用生态学报,2012,23(9):2390~2396. 212.杨静怡,赵平,马履一.宜居城市绿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27(4):239~245. 213.谭晓红,刘诗琦,马履一等.豫西刺槐能源林的热值动态.生态学报,2012,32(8):2483~2490. 214.陈婧,马履一,段劼等.中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林业实用技术,2012(11):16~18. 215.段经华、李芳东、杜红艳,袁德义,冯艳芝,马履一.Cloning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a LFY homologous gene in Chinese e Jujube(Ziziphus Mill),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012.(SCI) 教育论文∶ 1. 段辉,马履一.以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为契机,提高我校博士论文质量 全国第三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学术会议论文集 2. 马履一,高双林,方国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规模效益的思路与对策 中国林业教育,2000 (4):31 3. 马履一.解放思想,树立研究生教育的市场观.中国林业教育,2000 (3): 40 4. 李葆珍,戴栓友,马履一.美国林科研究生教育状况.中国林业教育,2001 (1):53(执笔) 5. 董维春,马履一,远望.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2001(12) 6. 王兰珍,马履一,贾黎明.农业推广(林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结构与培养初探.中国林业教育,2003(6):19-22 7. 马履一,尹伟伦,贾黎明.改革创新,走研究生教育强校之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二十届全国研究生院工科研究生教育研讨会论文专辑,2004,119-226 8. 李勇,孙信丽,马履一.研究生收费标准与资助体系的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二十届全国研究生院工科研究生教育研讨会论文专辑,2004,163-167. 9. 马履一,崔一梅,崔建国.新形式下研究生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中国林业教育,理论学习专辑,2004,71-73. 10. 贾黎明,马履一,王兰珍等.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区域合作机制的理论与实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13-16,38 11. 崔建国,孙信丽,马履一.构建研究生教育管理新体系――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校院二级管理改革与实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130-132 12. 赛江涛,贾黎明,马履一.林业及生态建设领域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分析.中国林业教育 2007(2) 13. 贾忠奎,马履一.《苗圃学》完整课程体系设置的探讨 中国高教探索 2008(3):56-59(中国教育家协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14. 赛江涛,马履一,贾黎明.全国农业推广硕士招生现状分析.中国林业教育,2008(9) 15. 赛江涛,贾黎明,马履一.林业相关学科博士生质量问卷调查分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5).20-24. 16. 刘翠琼,马履一. 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情况的调查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第10期,22-24. | | 著译目录: | 教材类: 1、《造林更新工》 物资出版社 1996 2 参编 2、《林学概论》(附林学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8 主编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林业生态环境管理专业教材 3、《林学概论指导与练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林业生态环境管理专业辅导材料 主编 国家林业局自学考试管理中心组编 4、《林业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科目指南》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9.12 参编 国家林业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编 5、《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农业基础知识全国统一(联合)考试大纲及复习指南》 主编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0.4 6、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森林培育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10 参编 7、《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农业基础知识全国统一(联合)考试大纲及复习指南》 第二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7 主编 8、《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2 第一版 主编 9、《生态公益林管护指南》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6.10 第一版 副主编 专著类: 1、《简明华夏大百科全书》(参编种苗、造林部分,2万字) 华夏出版社 1998 参编 2、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实用技术丛书 黄河上中游主要树种造林技术 参编 国家林业局科学技术司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5 3、水源保护林技术手册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7 参编 4、水源保护林培育经营管理评价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1 参编 5、水源保护林树种耗水特性研究与应用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主编 6、中国区域农业资源配置、环境综合治理和农业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农业结构调整与区域布局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11 副主编 7、《北京市主要园林绿化植物耗水性及节水灌溉制度研究》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9.5 主编 8、《华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耗水规律、机理与应用》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0.5 主编 9、《油松丰产栽培实用技术》 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年1月 10、《现代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 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年6月 11、《油松、侧柏人工林抚育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1年12月 管理类: 1、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教育50年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主编 2、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 参编 3、农林学科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6.6 副主编 4、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2.7 | | 科研成果: | 科研获奖: 1、影响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的立地因子研究,林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1。 2、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火烧迹地人工更新研究,林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96。 3、水源保护林培育、经营、管理与效益监测评价综合配套技术,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1。 4、水源保护林培育、经营、管理与效益监测评价综合配套技术,第四届中国林学会梁希奖,2002。 5、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广义3S技术体系推广,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2003。 6、生态垫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与示范,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2006。 7、北京市水源保护林主要造林树种耗水特性与耗水调控机制的研究,成果登记号:360-08-10141080-01。 8、北京市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技术研究与示范,验收认定成果,2009,第一完成人。 9、滨海盐土快速高效改良及植被构件技术,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09,第二主持人。 10、森林植被模拟及营林技术决策管理系统:验收认定成果,2009.11,第一完成人。 11、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速生丰产林良种壮苗规模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通过验收并被认定为科研成果。 12、北京山区生态公益林抚育经营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获北京科学技术二等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专利成果: 1、刘太祥、马履一. 节水型盐碱滩地物理-化学-生态综合改良及植被构建方法. 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4100725479,授权公布日:2007.12.19) 2、马履一作为第二专利权人获得“盐碱滩农田土壤与植被综合改良技术”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07 10057760.6,授权公布时间:2009.10.14) 3、马履一、王瑞辉、奚如春. 一种树木灌溉方法. 发明专利(专利公开号:CN101653091,公开日期:2010.2.24) 科技论文奖: 1、从京西山地棕壤和淋溶褐土水分特征曲线推求土壤孔隙体积大小及其分布,获中国林学会第二届青年学术研讨及成果展示会议优秀论文奖。 2、北京地区几个主要造林树种耗水特性比较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优秀论文(2006)管理研究与论文奖。 3、“九五”学位制度和研究生教育研究重点课题“林科跨世纪研究生知识能力结构和培养途径、方法的研究”,获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三等奖。 4、解放思想 树立研究生教育的市场观,获北京市研究生教育学会第四届优秀论文二等奖。 5、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规模效益的思路与对策,获北京市研究生教育学会第四届优秀论文二等奖。 6、美国林科研究生教育状况,获中国林业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国林业教育研究优秀论文优秀奖(2002)。 7、改革创新,走研究生教育强校之路,获北京市研究生教育学会第六届优秀论文一等奖。 8、研究生收费标准与资助体系的研究,获北京市研究生教育学会第六届优秀论文一等奖。 9、研究生收费标准与资助体系的研究,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首届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科研成果优秀论文优秀奖。 | | 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 《北京市种苗信息网络管理系统》 | | 表彰和荣誉: | 1、1997年荣获原林业部大兴安岭特大火灾区恢复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2、所指导的博士生(孙鹏森)论文入选北京林业大学2001年度3篇优秀博士论文之一。 3、所指导的博士生(邢世岩)论文入选北京林业大学2003年度4篇优秀博士论文之一。 4、获北京市市委、市政府2003年度京郊发展现代农业“十佳”科技工作者称号。 5、获北京林业大学2004优秀教师称号。 6、获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2000-2004年度全国农业推广硕士教育建设贡献奖。 7、获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建设贡献奖(2004)。 8、王国柱、马履一等完成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建与推广》荣获研究生培养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 9、获北京地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先进个人。 10、获“首都教育先锋”管理创新先进个人。 11、获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5-2008)优秀学会工作者称号。 12、获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工作贡献奖(2005-2009)。 | | 主要兼职: | 1、中国林学会理事会理事; 2、北京林学会常务理事; 3、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 4、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 5、《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编委会委员; 6、《中国城市林业》编委会委员; 7、2002年被北京市顺义区产业协会聘为顺义区苗木产业协会顾问; 8、2002年被北京市林业局聘为北京市中幼林抚育工作技术顾问; 9、2003年被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聘为营造林咨询专家; 10、2003年被山西省林业厅聘为山西省林业科技顾问; 11、2004年被聘为福建农林大学兼职教授; 12、2004年被聘为湖北民族学院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 13、2004年被聘为湖南省林木无性系育种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 14、2005年被聘为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客座教授; 15、2005年被聘为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农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16、中国林业教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林业教育顾问专家兼任学科建设及研究生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 17、当选中国林学会造林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18、2010年被西南林业大学聘为学科建设顾问。 | | 备注: | | 办公室电话: | 010-62337862 | | 住宅电话: | (暂不公布) | | 传真: | 010-62337873 | | 手机: | (暂不公布) | | 通讯地址: | 北京林业大学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 | | 邮政编码: | 100083 | | 电子邮件地址: | maluyi@bjfu.edu.cn | | 主页地址: | www.bjfu.edu.c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