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重点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考研面试增加印象分,实用新型专利包过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并不难,代写全部材料,轻松申请!包过加急版发明专利申请,保研、考研面试加分利器!
查看: 1125|回复: 0

导师信息#兰州大学文学院导师介绍#张同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8 04: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明专利申请,代写全部材料。
张同胜,男,汉族,1973年生,山东省昌乐县人,中共党员,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代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中国水浒学会常务理事。一、学习与工作简历
1996年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毕业,获学士学位;2002年山东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7年山东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1996年-2003年在山东省汽车工业总公司、山东大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工作,任人事副科长。2003年-2004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工作,讲授雅思。2007年到山东师范大学做博士后工作,2009年出站。2008年7月到兰州大学文学院工作。二、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科研。在诠释学、叙事学、文化研究等领域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三、主讲课程
本科生“比较文学”、“中国文学史(明清部分)”、“论语导读”、“专业外语”、“写作”、“中国小说文化研究”等;硕士研究生“世界文学”、“比较文学”、“译介学”;对外汉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写作”等。四、学术论文
(一)期刊论文1.张同胜. 水浒传叙事结构的文化阐释[J]. 明清小说研究, 2006(4).2.张同胜. 水浒传主题思想辨析[J]. 济宁师专学报, 2006(2).3.张同胜. 水浒传的哲学诠释学解读[J]. 兰州学刊,2006(8).4.张同胜. 红楼梦爱情婚姻悲剧的另类解读[J].红楼, 2006(3).5.张同胜. 水浒传与周易的阴阳思想[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2007(4).6.张同胜. 水浒传文本叙事中的宗教态度[J]. 菏泽学院学报, 2007(4).7.张同胜. 陶庵梦忆及时雨的民俗学解读 [J]. 水浒争鸣, 2006.8.张同胜. 关于中国小说起源的思考[J]. 汕头大学学报, 2006(6).9.张同胜. 水浒文化与祈雨风俗[J]. 民俗研究,2006(3).10.张同胜. 试论红楼梦的叙事思维模式[J]. 红楼梦学刊, 2007(1).11.张同胜. 宋代的募兵制与勾栏瓦舍[J].菏泽学院学报,2008(6).12.张同胜. 聊斋志异牧竖的哲学诠释学解读[J].蒲松龄研究,2008(4).13.刘占勋,张同胜. 水浒传文学意义的海外阐释[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3).14.张同胜. 狂欢化理论与水浒传的阐释[J]. 菏泽学院学报,2008(1).15.张同胜. 论金瓶梅的集撰式创作特点[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8(1).16.张同胜. 文化学视野下的古代小说演讲:评王平教授的古典小说与古代文化讲演录[N]. 文汇读书周报,2008-5-23.17.张同胜,杜贵晨. 论金瓶梅成书的集撰式创作性质[J].明清小说研究,2008(1).18.张同胜. 水浒传的版本叙事与诠释[J]. 济宁学院学报,2009(1).19.张同胜. 毛泽东评金瓶梅的问题视域[J].菏泽学院学报,2009(3).20.张同胜. 原创新颖,独树一帜:评杜贵晨教授的齐鲁文化与明清小说[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4).21.张同胜. 关于水浒传误读误解问题的探讨[J].水浒争鸣(第十一辑),2009.22.张同胜. 论李贽的水浒传评点[J].济宁学院学报,2009(4).23.张同胜. 论脂评的情理真实观[J].红楼梦学刊,2009(2).24.张同胜.论孔子仁学思想的实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0(1).25.张同胜.论大宋宣和遗事思想内容和叙事结构的民族特色[J].菏泽学院学报,2010(1).26.张同胜.陈继儒与金瓶梅的作者[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0(2).27.张同胜.再论陈继儒与金瓶梅的作者[J].第七届金瓶梅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28.张同胜.论水浒传的大话文化解读[J].济宁学院学报,2010(5).29.张同胜.论三国演义的效果历史真实性[J].明清小说研究,2010(1).30.张同胜.论醒世姻缘传中的诙谐[J].现代语文2010(11).31.张同胜.西游记的成书与俗讲说话[J].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研究丛刊,2010.12.32.张同胜.水浒传中张天师的牧童形象探源[J].水浒争鸣2010(第十二辑)33.张同胜.评霍现俊教授的金瓶梅艺术论要[J].金瓶梅研究(第十辑)2011.34.张同胜. 犀利的视角惊人的感悟[N].文艺报2011-2-1135.张同胜. 体大思精,文约事丰[N].甘肃日报2011-4-1236.张同胜. 厚积薄发,精彩纷呈[N].甘肃文史2011(3).37.张同胜. 汉宫审美的变迁[J].南阳学坛.2011(5).38.张同胜.试论猪八戒的原型为瓦拉哈[J].明清小说研究,2011(3).39.张同胜.水浒人物身体叙事的文化阐释[J]. 现代语文2011(9).40.张同胜. 明月神仙扬州城[J].三峡文学2011(12).41.张同胜. 杏黄旗与替天行道[J].水浒争鸣(第十三辑)2012.42.张同胜. 结义与结安答.济宁学院学报[J].2012(2).43.张同胜. 三国演义本主现象试论[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3).44.张同胜. 试论古代帝王贤圣的身体叙事[J].菏泽学院学报[J].2012(4).45.张同胜. 西游记与西域动物[J].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2012.46.张同胜. 三国演义导读书评.三国演义.中国致公出版社,2012.47.张同胜. 唐王游地府的历史解释[A]. 庆振轩主编.河西宝卷与敦煌文学研究[C],人民出版社201248.张同胜. 西游记与丝路文化[A]. 庆振轩主编.丝路文化与五凉文学研究[C],人民出版社201249.张同胜. 源流考镜创见迭出:评王立教授刘卫英教授新著聊斋志异中印文学溯源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2012(2).50.张同胜.明清小说中汉字字音与字形的叙事现象[J].明清小说研究,2012(3).51.张同胜. 宋江与李全[J].菏泽学院学报,2013(1).52.张同胜. 高屋建瓴,引领方向:比特之境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研究读后[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1).53.张同胜. 唐宋时期经典通俗化与雕版印刷术[J].济宁学院学报,2013(2).54. 张同胜. 古代中国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新论[J].菏泽学院学报,2013(4).55. 张同胜,白燕. 从红楼梦中的教育叙事看作者问题[J].明清小说研究,2013(1).56.张同胜. 沙僧的印度血统试探[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3(4).57. 张同胜. 西游记中六贼的概念人物化叙事论略[J].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2013.(二)会议论文1. 张同胜.考证与可能性[A].水浒天下论坛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山东济宁市政府主办.2010.山东梁山2.张同胜.读陈平原著小说史理论与实践[A].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现状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山东大学主办.2010.山东济南3.张同胜.论醒世姻缘传中的诙谐[A].中国首届醒世姻缘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山东淄博聊斋研究中心主办.2010.山东淄博4.张同胜.再论陈继儒与金瓶梅的作者[A].第七届金瓶梅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河北清河县政协主办.2010.河北清河5. 张同胜. 论语英译中的误译问题[A].中国比较文学年会暨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主办.2011.上海6. 张同胜. 试论古代帝王贤圣的身体叙事[A].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吉林大学主办.2011.吉林长春7.张同胜. 论文学翻译的文化参与[A].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国家汉办,北京师范大学,俄克拉荷马大学主办.2011.北京8.张同胜. 水浒人物身体叙事的文化阐释[A].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山东东平市政府.2011.山东东平9.张同胜. 杏黄旗与替天行道[A].十字坡野猪林与水浒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山东莘县县政府.2011.山东莘县10.张同胜. 三国演义本主现象试论[A].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古代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内江师范学院,明清小说研究编辑部主办.2011.四川内江11.张同胜. 网络帖子文学论略[A].媒介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河南大学主办.2012.河南开封五、学术著作
1.《〈水浒传〉诠释史论》,齐鲁书社2009年出版。2.《中国古代文学700题解》(参撰),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3.《〈西游记〉与大西域文化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六、科研项目
1. 主持完成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文学经典的通俗化研究”。2. 主持完成2009年北京城乡创新发展博士研究会课题“湖北省宜都市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研究课题”。3. 主持完成2008年兰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水浒传》诠释史论”。4. 主持完成2011年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他者视域中的中国小说叙事研究”。5. 主持2013年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国身体文化学”。七、科研奖励
《〈水浒传〉诠释史论》荣获甘肃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甘肃省高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八、电子信箱
zhtsh@lzu.edu.c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考研重点论坛

GMT+8, 2025-11-9 20: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