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授、博士生导师 
地址咨询QQ、微信:2544906、欧元和人民币三足鼎立的国际货币体系”,《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5月16日,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金融与保险》转载。 
“从上世纪70年代滞胀看当前世界经济形势”,《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7月12日 
“基于ARCH类模型的VaR方法在外汇风险计量中的应用”(与刘瑾合作),《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第8期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价格水平的传递”(与傅雄广、许伟合作),《经济研究》,2008年第7期 
“需要关注美国房价下跌及其影响”,《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10月12日 
“升值是央行应对通胀的有效手段”,《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9月27日 
“汇率虚无论是肤浅的认识”,《南方周末》,2007年8月16日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咨询QQ、微信:2544906升值?”,《国际金融报》,2006年03月24日 
“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第3-4期 
“中国资本帐户自由化的战略”(与ShinjiTakagi合作),《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第11-12期 
“高储蓄真是两难的吗?——与麦金农教授商榷”,《经济学季刊》,2005年第5卷第1期 
“怎样正确分析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第7-8期 
“人民币一次性升值是否可行?”,《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5月16日 
“汇率浮动的一种技术分析”,《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5月2日 
“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1991-2004”(与余海丰合作),《经济研究》,2005年第4期 
“美国节俭了世界将会怎样?”,《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4月18日 
“产出不确定,信息不对称与双重危机发生机制”(与郭美新合作),《经济学季刊》,2005年第4卷第3期 
“中国城市居民预防性储蓄及预防性动机强度咨询QQ、微信:2544906化”,《经济与管理科学》,1993年第4期 
“经济性应作为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谈一个长期以来被忽视了的问题”,《统计与决策》,1992年第5期 
“调整江苏出口商品结构的依据及其基本框架”,《江海学刊》(与肖海泉合作),1992年第1期 
“论调整出口商品结构的客观依据”,《国际贸易问题》,1991年第11期 
“上海市就业结构的分析与预测”(与鲍曙明等合作),《财经研究》,1990年第4期 
学术著作: 
《国际经济学》,(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汇率经济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国际金融学》,(合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1998年第二版 
《江苏出口的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研究》,(合著),河海大学出版社,1992年 
《国际投资与劳务合作》,(合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所授课程 
国际金融,货币经济学(研究生),货币银行学,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博弈论,高级宏观经济学II(研究生),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等 
►社会职务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 
►荣誉与奖励 
2004年,《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与经济学双学位项目》获2004年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主要完成人之一) 
2003年,获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 
2002年,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基于信息的双重危机模型及其在东亚危机中的应用” 
2002年,获北京大学安泰奖教金 
2001年,获北京大学安泰奖教金 
1999年,获FujiXeroxSetsutaroKobayashiMemorialFund研究助成奖励 
1998年,获Kato Asao International Scholarship Foundation奖学金 
1996-1997年,获International Exchange Foundation for Japanese Studies奖学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