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京师水韵2018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招生简章
北京师范大学将于2018年7月8日—7月11日举办“京师水韵2018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旨在促进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生态流域科学与工程及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四个学科的知识的普及与交流,帮助优秀大学生了解相关学科群的发展前沿热点,介绍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的教学和科研情况,为有志于免试攻读或统考报考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研究生的优秀大学生提供咨询。
本次夏令营营员将能深入了解以上四个学科的相关知识,并有机会参观实验基地。而且有兴趣的营员将与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拟接收研究生的导师进行面对面交流,跟随导师进行短期科研实践。科研实践安排以及相关信息敬请留意随后发布的通知以及北京师范大学2019年研究生招生信息。
一、申请条件
1.思想品德良好,身心健康,遵纪守法,学习刻苦,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科研创新潜力,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未受过任何处分。
2.全国高校水利工程、水文学与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三年级在校生,即2019年应届毕业生(“双一流”、985、211高校生源优先考虑)。
3.本科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外语水平较好,科研能力出色(如有高质量学术论文公开发表,丰富的科研项目经历,或者在全国重大竞赛中获奖等),且能够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资格者优先考虑。
4.对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生态流域科学与工程及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学科有浓厚的研究兴趣,具有相关专业背景(水利工程、地理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大气科学、生态学、数学等专业),愿意从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生态流域科学与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工作。
二、报名材料
1).网上申请
申请人需登录http://xly.bnu.edu.cn填写申请信息,下载打印申请表。需在系统备注里注明申报的系所及是否接受调剂系所,系所介绍见招生简章附件,各系所导师介绍请参阅学院网站(http://cws.bnu.edu.cn)。
2).个人陈述
关于个人学术背景、曾经做过的研究工作以及未来学习和研究的计划、目标等。
3).成绩排名
本科成绩单(双学位需附双学位成绩单)和专业排名证明(需加盖院系公章或教务处公章)。
4).获奖证书复印件。
5).学业成果
体现自身学术水平或综合素质的学术论文、出版物或原创性工作成果等。
温馨提示
所有申请材料请统一用A4纸打印,于6月20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只接收挂号信或快递)直接寄(或送)至咨询QQ、微信:2544906,借助室内外实验、野外数据监测和数学模拟等技术方法,从水-土-生物界面的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微观尺度,到点状污染场地、线状污染河流研究的中观尺度,到集流域用水、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综合研究的宏观尺度,探讨流域水生态环境演变规律,揭示河流、湖泊水质变化的产生机理,建立水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体系。
凝练了以流域水土污染控制与修复、河流动力学与生态工程、生态流域过模拟与管理为主体的特色科研方向,具有一支以万人计划人才为科研带头人、以优秀中青年学者为科研主体的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目前,水生态与环境研究所有全职教师1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1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获得率100%,均具有海外研究经历。
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生态流域科学与工程、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
导师:王圣瑞、丁爱中、王红旗、豆俊峰、潘成忠、卞兆勇、孙寓姣、苏保林、张淑荣、朱宜
水安全所介绍
紧密围绕保障水体健康与安全应用的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科学问题,研究生物过程与水循环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理,开展生态系统内水文循环与转化和平衡的规律研究,探讨气候、水文、生态的作用过程及响应机理。结合研究成果,构建生态系统中水质与水量的变化规律及其预测预报方法,开发水质水量动态监测与管理信息化技术、旱涝灾害预警预报与防治技术、水体生态修复技术。以绿色生态理念引导,破解水资源环境约束,为极端和良性两种状态水体的安全和健康修复及保护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以稳定水生态系统良好特性,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目标。
水安全研究所现有全职教师8人,其中教授3人,千人计划青年学者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获得率100%,均具有海外研究经历。研究人员围绕生态水文、遥感水文、极端水情等方面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受到美国生态协会、国际水资源协会等科研组织关注,形成了良好的国际影响。
导师:郝芳华、章四龙、付永硕、杨胜天、郑蕾、赵长森、郝增超、娄和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