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重点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考研面试增加印象分,实用新型专利包过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并不难,代写全部材料,轻松申请!包过加急版发明专利申请,保研、考研面试加分利器!
查看: 1759|回复: 0

研招新闻#建设背景下高校资产管理的缺位与补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28 12: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明专利申请,代写全部材料。
摘 要咨询QQ、微信:2544906,其中人是灵魂、财是重点、物是基础。高校资产管理的状况直接影响着“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进程和质量。现阶段,许多高校对“双一流”建设的理解存在一定片面性,十分重视人和财两方面,将“双一流”建设的相关工作主要放在了教学口和学生口,而没有将普通管理部门的作用发挥出来。“双一流”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表面上看重点是学科建设,然而实际上涉及到了教学、科研、管理的各方面。 “双一流”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设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大学必然需要一流的管理水平,而资产管理不仅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基础支撑和保障。此外,高校资产本身也是衡量高校实力的重要指标。当前,优化高校资产配置,提高使用效率,强化市场参与意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资产的价值升值,已成为高校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这些都将对“双一流”建设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强化资产管理有助于提升高校整体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长期以来,高校资产管理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缺乏有序的管理,造成了国有资产的贬值和无形流失,这已经成为高校自身发展和管理水平提升的瓶颈,也是高校竞争力提升的关键症结所在。高校竞争力是一个多元素相互作用的合力表现,优质的人才和生源固然是关键,高校的固定资产和物质资源作为竞争力的重要物质载体和具体体现同样不可忽视。高校的资产涉及楼宇馆舍、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等有形资产和对外投资、股权、股票等无形资产,这些资产最终体现为高校办学过程中运行的自我控制力和推动力,保障高校的价值实现和职能履行,是高校发展活力的源泉和竞争力构成中重要的保障因素,也是“双一流”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在需要。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资产管理的缺位分析
高校资产管理若要实现与“双一流”建设的无缝对接,就必须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缺位分析,这是对现阶段资产管理进行完善、优化以及实现补位的前提。概括而言,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咨询QQ、微信:2544906化趋势,部分设备类的资产更新换代速度呈现加快趋势。要对高校所有种类和形态的资产进行全面管理,摸清家底是前提。但是,目前高校面临的情况是咨询QQ、微信:2544906化管理,满足教职工和学生的多元需求。
2.以制度文化建设为先导,明晰资产管理权责,提升管理质量,推进精细化管理
依据归因理论,高校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的不合理是所有资产管理问题的根源所在,既有的体制制度是内外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旦形成,很难改变。针对目前高校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存在的问题,具体改进措施如下:
第一,从宏观层面来说,应该明确资产管理的三级管理模式,即校级领导小组、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和院处级的资产管理员,为实现资产的网格化管理奠定基础,避免出现交叉、重复和真空管理区。针对高校资产管理过程中普遍忽略无形资产管理的问题,应尽快在资产管理部门设置无形资产管理科室,配备懂专利、懂知识产权、懂业务的专业人才,按照备案、管理运作、转化、收益分配的思路,探索出适合高校自身特点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法。
第二,从微观层面来说,无论何种制度,其存在价值就是为理念和目标服务。细化和更新相关资产管理制度,可以将资产管理的理念、主流价值观融入到具体管理和服务工作中,营造出独具特色的、适应“双一流”建设的资产管理制度文化,如从源头上保证物尽其用的资产配置制度,提供决策和配置依据的资产清查制度,避免国有资产浪费的资产处置制度,明确权、责、利的设备维护制度,明确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资产属性变更制度,保证与财务部门有效沟通的资产财务制度,以及激发创新力和积极性的奖惩制度等。总而言之,就是要做到涉及资产管理的每个环节都能有“制”可循,并且每项管理制度应尽量简洁且具有可操作性,避免空洞、理论和说教型的制度。
3.以行为文化建设为载体,革新资产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增进管理的效能
高校行为文化是指教职员工和学生群体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和处事风格,是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社会服务宗旨的客观载体,是一种渗透在高校整体教育管理机制中的软文化。关于此方面,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开发实时动态和即时互动的资产管理系统,实现资产从购入到报废的全程动态跟踪和管理,随时反映资产的增减、配置、状态和报废情况。开发资产管理系统要建立资产数据库,数据库的设计应以全面和详尽为原则,这是整个管理系统的基础和关键,而且设计之初要对学校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调研和分析,力求设计出的数据库能够与财务系统进行无缝对接和数据共享,并且具有前台可编辑性。资产管理系统的开发设计应基于差别和细分管理原则,按照模块化进行横向和纵向交叉管理的设计,将资产管理的理念、工作权责、工作流程、管理体制融入到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如使用者可分为领导决策层、资产管理处以及院处级资产管理员,资产属性应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校内资产和校外资产等,事务流程应该遍历预算、购置、编码、报增、调配、报废、共享、反馈、变动、转换、出租(借)、变卖、捐赠等各个环节,在此基础上还应该能够完成数据的采集、整理、统计、分析、核算等基本数据分析功能。
第二,基于新媒体和大数据理念,搭建资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共享。[2]随着基于大数据理念的智能校园和智慧校园的建设,资产管理数据的兼容性和共享性是避免资产重复购置、预算分配、监督管理、实现资产合理分配和共享、资产账目与财务账目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的基础,也是保证资产的使用率、实用率、收益率和完好率的重要手段。此外,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联合研究开发,加强大数据理念的贯彻实施和渗透指导,同时结合最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出专门针对高校资产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并在高校范围内推广实施,不断改进优化,最终形成成熟的产品。
4.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宗旨,拓展资产管理价值,提高管理效益,实现良性的互动
高校物质文化建设是指为了满足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所需要的物质产品,是高校办学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鉴于此,高校资产管理部门无疑是物质文化建设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资产物质文化的建设程度,直接决定着高校组织协调、沟通联络和服务职责的具体实现程度,而这些都是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物质保障。当前,高校办学理念不断开放,市场参与度也越来越高,这决定了高校资产的价值不仅仅是使用价值,还应该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即高校资产管理需要“管理”出效益,而提高资产管理效益的有效手段则是绩效管理和产出控制[3]。同时,将资产管理的效益目标纳入到二级部门以及管理人员的年终评估考核过程中,并以此作为进行述职评定的重要指标之一。此外,还要加强资产管理的理论研究,深度挖掘资产管理的内在价值,同时要对教职员工、学生等资产的使用者进行相关的教育培训,使其自觉爱护国有资产,并鼓励其为国有资产的充分利用和保值增值建言献策,最大限度地实现国有资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伴随着高校“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深入,高校的精神、制度、行为也在不断进行相应的演变和调整,这本身就是高校校园文化不断积淀和升华的过程。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应该以学校的发展战略为基本导向,通过资产管理工作的创新和优化,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保值和增值,更好地服务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促进高校现阶段整体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为高校跻身一流大学提供优质平台和物质保障。(作者:于涛,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资产管理处)
参考文献:
[1]李惠.以组织文化建设助推高校行政管理上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11(17):54-55.
[2]韩阜益,陈建荣,唐俊峰,等.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资产管理应用分析[J].知识经济,2017(1): 91-92.
[3]颜萌.基于绩效视角的高校资产清查工作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 30(9): 231-233.
《北京教育》杂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考研重点论坛

GMT+8, 2025-11-6 10: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