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每当长假结束,许多学生就会惊呼自己得了“节后综合症”,而春节之后这种呼声尤其强烈,除了不愿意学习之外,节后的“惨叫”还包括上火、落枕、麻将瘾、睡不着醒不了以及孤独感等等。但是考研不比平时的期末考试,其耗时往往长达一年之久。作为我国目前水平最高的入学考试,它要经过基础知识储备、题型强化和融会贯通、模拟强化与冲刺好几轮的复习。在此提醒广大考生如果在复习的过程中只是盲目的随从,没有制定一个明确的适合自己的规划,往往不是在复习过程中顾此失彼,就是大量浪费复习时间,降低复习效果。好的复习规划可以消除考生心理上的不确定性,人对确定的东西、掌握得住的东西才会有安全感,才不会慌乱。要知道,事情多不是问题,乱才是问题。
一、制定复习规划的必要性
通过考研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考研还是许多同学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对于任何选择考研的同学来说,考研都是一次重大的人生决策。有人说咨询QQ、微信:2544906来分配复习时间。
5、灵活变通
计划一旦制订出来,就必须坚决执行,然而适当的灵活变通也是必要的。例如根据已完成的复习情况来调整计划,强化薄弱环节;或者根据大纲的修改而及时修订计划等。
三、制定复习规划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复习时间的分配
复习时间的分配又包括两方面:一是总体复习时间在所有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之间
如何进行分配,以取得最佳均衡的问题;二是每一复习时间段(比如一天)中各科如何分配时间,以求得最佳微观复习效率的问题。总体复习时间的分配要遵循“突出重点、弱项倾斜”的原则,切忌“平均主义”,将时间分割得七零八碎。
具体到每一天复习时间的分配,首先要注意的是不能将时间分割得太零碎,否则就只看见忙忙碌碌,桌子上堆满了各科书籍,却根本没有效果。建议起码以小时为单位来分配复习时间。但要避免的另一个极端是连续长时间(比如一整天)复习同一门科目,这样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学习行为研究已经表明,学习同一门科目一般在1~2个小时左右进入效率的高峰期,随之会有下降趋势。4个小时以外,效果就不理想了。所以我们要科学用脑,看、听、读、做(题)交替进行,学习一段时间后,要适当休息一下。
2、注意按照记忆规律和生物节律来组织复习
下面给出了不同种类的复习方式,考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集中复习:适合对难度大和连贯性强的知识的复习。分散复习:适宜在复习内容难,缺乏兴趣,容易疲劳时使用。间隔复习: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要注意间隔复习,间隔时间是先短后长。生物节律复习:精力充沛时用来复习有难度的部分,轻微疲劳时,用来复习容易的部分。过度复习:复习量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尝试背诵复习:边阅读边背诵,阅读与背诵交替进行,效果好于单纯阅读。
3、注意充分利用零碎时间
之所以前面要求考生解剖自己的时间流向,就是要考生最大限度地利用手中的时间,越是事情多,零碎的时间就越多。我们不要小看这部分时间,日积月累会对我们的复习产生巨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部分时间,如走路时、睡着前记忆或回忆单词、公式等需背诵的知识。
总之,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一方面让我们摆脱了大量模式化的枯燥工作,另一方面能为我们节省出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有助于我们进行更多清晰的、有创造性的思考,从而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最后祝同学们2015年研究生考试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