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重点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考研面试增加印象分,实用新型专利包过申请发明专利申请并不难,代写全部材料,轻松申请!包过加急版发明专利申请,保研、考研面试加分利器!
查看: 1506|回复: 0

心理学#2016考研究生专业课#心理学之幼儿心理发展(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5 05: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明专利申请,代写全部材料。
度过了婴儿阶段,就来到了幼儿阶段,虽然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对这两个阶段的区别感觉比较模糊,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两个阶段还是有很多区别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2016考研心理学对这部分内容是如何做出诠释的。
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二)
1.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
(1)侵犯行为:①含义:又称攻击行为,针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②理论:精神分析理论(死本能是敌意性、攻击性冲动的根源);生态学理论(人有基本的侵犯本能,是进化的产物);新行为主义理论(挫折导致侵犯行为,攻击行为能够减少挫折带来的痛苦);社会学习理论(直接强化和观察学习的结果);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强调认知在侵犯行为过程中的作用)。③发展:2岁时有物主意识,有了占有感,常因玩具被抢出现沮丧、哭泣;指向人的真正侵犯行为出现在4岁左右,并达到顶峰,5岁开始减少;随年龄增长,身体攻击减少,言语攻击增多。④性别差异:一般男孩比女孩有更多的身体侵犯和言语侵犯。⑤影响因素:家庭(武断、冷漠、拒绝、放任的父母,充满矛盾的家庭情绪都会导致儿童侵犯行为的出现);大众传播媒介。⑥控制:消除对侵犯行为的奖赏与关注;榜样和认知训练;移情训练;创造减少冲突的环境。
(2)亲社会行为:①含义: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行为及趋向。②理论:社会生物学理论(个体为了维持种族的生存与繁衍,需要牺牲自己以换取“族内适宜性”);精神分析理论(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其中认同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学习理论(强化和社会学习的结果);认知理论(随着智力的发展,个体掌握了重要的认知技能,影响了其对亲社会行为推理和行为的动机)。③发展:在幼儿期逐渐增加,6~12岁增长显著。④训练:角色扮演训练;自我概念训练;行为自我强化;榜样示范。
幼儿心理发展有几个特点:一是对事物的认识处于浮潜状态;二是幼儿的情绪容易起伏,不易被自己所控制;三是个性萌芽开始显露。尽管宝宝幼小,但许多个性方面的东西已经略微地有所显现。比如说有的孩子胆小怕生,而有的孩子却活泼开朗,这也是性格的雏形状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考研重点论坛

GMT+8, 2025-11-8 13: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